把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把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贾桂兰程惠清

贾桂兰程惠清(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19-01

【摘要】笔者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怎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怎样将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实践进行了探讨。得出:将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对真正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护理质量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人文精神体现在人是否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这是一种态度,是护士用生命、生活、言行把自己选择的护理职业的道德体现出来,其目标是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表现在对病人的健康、需求、情感及尊重的高度关注上。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广泛推广,将人文精神注入护理工作势在必行。它不仅显示护士的个体素质和品格,也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还是一种实际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工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呢?

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1.1首先必须培养护士对护理事业的浓厚兴趣和高度热情,只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才能把解除患者的痛苦视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才能自觉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1.2加强宣传引导,组织护士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营造人文气氛。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家心奉献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人文情感的培养,必须学习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日积月累、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同时自觉实践。只有在与病员情感互动中,才能获得反馈,扬长避短。

2将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实践

2.1急诊病人心理特点(1)病情重、急,自身产生焦虑情绪;(2)突发急病、创伤打击使病人角色突然转换,导致恐惧情绪;(3)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手足无措使病人心理紧张;(4)疾病折磨使病人情感脆弱,产生恐惧;(5)家庭困难使病人看急诊承受经济压力,感到社交孤立,有孤独无助感;(6)事故责任不明时,责任双方选择不同的治疗意见使病人烦躁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去感受、去了解,对病人富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

2.2实践方法(1)首先护士仪表要端庄,态度要和蔼,接待病人要热情,主动解难释疑,给病人塑造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环境,从心理上给病人以支持。在病人病情相对较轻,而护理技术又不太复杂,护士都能熟练操作时,病人更多关注或敏感的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而良好的态度如耐心、友好、善良、温和、周到等较护理行为本身更能传达人文关怀。(2)了解病人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急诊病人的第一需求就是看到医护人员,得到帮助,且病情越重心理需求越明显。我们将工作程序改为:对普通急诊病人先接待,一边看病,一边协助其挂号、交费。对危重病人采用先抢救,后交费,这样就减少了病人的候诊时间,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3)加强急救技能和专业技术培养,力求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给病人及家属以信赖感和安全感。(4)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无论是给病人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要“说”到位,以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与意外创伤、危重病人沟通时,本着对病人的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诚恳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消除病人的焦急、恐惧情绪。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病人认为疾病知识的获得,可以增强自我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也是护理关怀的一个重要指征。对无助急诊病人的管理:“无助病人”是指病人来急诊时无家属、亲戚、朋友的陪伴,且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应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保证“生命绿色通道”的通畅,了解病人的需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支持,在家属未到来之前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扮演病人亲人的角色,这是人本服务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各种线索积极与其家属和朋友联系也非常重要。

2.3在急诊护理中,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家属的关心、尊重和理解,对医疗项目及费用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要做好此项工作还需要医院各方面的配合,共同提高人文素质,共同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文环境。

总之,将人文精神融入急诊护理,对真正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