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地区高空温度递减率在风季中的变化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茫崖地区高空温度递减率在风季中的变化特征

张彩岳李建平

青海省乌兰县气象局817499

摘要:以茫崖气象站为例,利用2006~2017年1~5月逐日近地层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近地层气温的年、月、旬的温度递减变化情况,并将风季时段分为出现大风日和无大风日两种。结果表明:(1)当日有大风出现时,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4月递减最大;3月、5月次之;无风时,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2)20~次日08时出现大风时地面至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整体呈现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无风时,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海西西部;风季;高空温度;递减变化

1资料与方法

为方便数据的收集与资料的准确性,也更加方便于逐日查算,逐日资料采用2006~2017年间茫崖站风季(1~5月)逐日08时、20时探空资料中近地面层各等压面及地面的数据资料。分别分析出现大风沙尘天气与无风天气时的每个正点探测时次,地面~250hPa各规定等压面间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征。主要采用一元线性方程分析近12年间的近地层温度递减率变化特征,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出现大风时近地层温度递减率的变化特征

2.1.120时前出现大风天气的递减率逐月变化特征

从1~5月的08时记录中选取当日20时前出现大风天气的探空记录数据,整理从地面~700hPa、700~600hPa、600~500hPa、500~400hPa、400~300hPa、300~250hPa、250~200hPa各层间等压面所对应的海拔高度,求取每升高100m所降低的温度。通过统计,在近12年中,20时前出现大风天气的日数为207d。

自地面至高空200hPa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从700~600hPa开始逐渐增大,400~300hPa时两等压面间的厚度达到最大,250~200hPa时其间厚度又骤然变小。同时,茫崖的11月份到翌年的5月,地面与700hPa等压面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逆温存在。其中1月为最大,5月最小,即放球瞬间的地面气温越低,与700hPa等压面间的逆温差值就越大。700~600hPa之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1月、2月相一致,为0.5℃/100m,3、4、5月相一致,为0.6℃/100m。即地面温度低的月份反而递减得较慢,这可能是由于地面与700hPa等压面间的逆温厚度较厚,甚至影响到了600hPa的温度。海西西部地区1~5月的风季,在大风天气条件下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为0.8℃/100m;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均为0.7℃/100m;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为0.6℃/100m,4月递减最大,为0.8℃/100m;3月、5月次之,为0.7℃/100m。2、3月相一致,为0.2℃/100m;4、5月相一致,为0.4℃/100m。这可能是因为在1月第一对流层顶经常出现于250~200hPa之间,且距离250hPa等压面层较近,甚至到200hPa时已经为平流层的底部,温度变化较为缓慢造成250~2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呈现近似于等温层的特点。4、5月250~2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较为偏大是因为随着气候变暖,北半球的第一对流层顶随之升高达到甚至超过200hPa,那么该层的高度则处于对流层中,气流的扰动致使其间的递减率大于较冷的季节。

2.1.208时前出现大风天气的温度递减率逐月变化特征

在近12年中,1~5月08时前出现大风的资料即从前一日20时的资料中挑取。20~08时出现大风天气的日数为31d,由于逐月单次的大风资料较少,所以将作为整个时段近地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在风季的研究对象分析。

20时的探测与08时不同,地面~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但温度递减率表明,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减小最大的为地面~700hPa,为-1.3℃/100m,减小最小的为250~200hPa层,为-0.3℃/100m。因为是整个风季近地层的资料分析,所得结果与08时逐月分析结果不同,20时近地层各等压面间的递减变化相对较为规律,08时则较为凌乱。

2.2无风出现的天气条件下各等压面温度递减变化

在08时,从地面~200hPa,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看似700~600hPa间的递减为最大,其实是因为地面~700hPa间有地面辐射而造成的逆温存在,大幅度较小的只是其间的逆温数值,而不是温度的降低。

20时近地温度递减率与温度差相一致,在1~5月地面~200hPa间,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3结论与讨论

(1)08~20时出现大风现象的近地层高空变化数据分析所用资料从当日08时探测中获取与整理,当日有大风出现时,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4月递减最大;3月、5月次之,2、3月相一致,4、5月相一致;无风时,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

(2)20~次日08时出现大风现象时分析所用的的数据从20时的探测资料中获取、分析,地面至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整体呈现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无风时,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段思汝,范广洲,华维,等.2079~2013年青藏高原上空温度变化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30(6):586-592.

[2]王荣英,周顺武,闫巨盛,等.近30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温度变化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31(1):1-5.

作者简介:张彩岳(1978.11)男,汉族,青海西宁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综合观测业务工作。项目基金:海西州气象局2017年自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