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静脉输液的危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分析静脉输液的危害

蒋敏兰

蒋敏兰(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分析静脉输液滥用的原因,总结静脉输液的风险,输液在发挥治疗优势的同时存在诸多风险,不应当成疾病治疗的必须和唯一手段。

【关键词】静脉输液危害

1我国静脉输液现状

据报道,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2静脉输液滥用的原因

2.1输液与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有疗效快疗程短生物利用度高等的优势,而肌肉注射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时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

2.2患者主动要求静脉滴注:很多人认为输液疗效快、大小病都能输液、输液可以防病、输液补充营养,而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注射液;现在的小孩多为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希望能马上见到疗效,要求医生给患儿处方输液,医生为避免纠纷多数会满足家长的要求。

2.3在临床上某些医师由于片面追求治疗速度和经济效益,未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存在滥用静脉输液现象。

2.4抗生素的滥用。输液在中国的普及跟抗生素的滥用密不可分。我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低,长时期以来人们习惯稍有不适就使用抗生素。而输注抗生素起效快、痛苦少,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口服、肌肉注射等给药途径。

3静脉输液的风险

3.1输液中不合理现象:加入药物过多;配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配制后的输液放置较长时间使用;特殊输液未避光滴注;未根据不同情况控制输液速度,患者随意调控滴速;在加配药操作或输液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因素及输液器具因素造成污染等。

3.2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标准规定静脉注射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lmL中含10η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η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不溶性微粒一般直径为1~25μm[1]。如尘埃微粒、玻璃屑、橡胶微粒、塑料微粒、不溶性无机盐微粒、活性炭微粒、纤维、细菌等。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4ηm,输液药品微粒过大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期会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3.3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输液在体内没有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3.4输液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

3.5输液速度的影响: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且滴速过快也可引发热原阈值低的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药典》2005年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1?h―1。一旦静脉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冲击累积超过耐受阈值[2]引发输液反应。而某些青霉素类药物输注速度过慢,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并有可能增加药物在液体中的分解而产生致敏物质。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长期输液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

3.6抗生素输液的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为时间依赖性类抗生素,需一天多次给药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但人们一般一天只去医院输液一次,输完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血药浓度不稳定,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3.7空气栓塞: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3.8输液对人体PH值的影响:流体的PH值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体各组织部位的液体,都要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代谢功能。血液的PH值要求维持在7.35~7.45,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本身的缓冲系统可以对外来不同PH值的液体加以缓冲,但是大量的输液超过缓冲范围,破坏了酸碱平衡,就可导致酸碱中毒或血栓形成[3]。

3.9输液温度对人体的影响: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随外界温度的改变甚微。输液的温度若过低或过高时,超出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则输液成为不良刺激,并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大,严重者可使血压升高;热刺激可使血管舒张、循环血量减少、心脏活动减弱,以致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休克[4]。

4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输液临床使用只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失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液循环量减少、代谢性酸或碱中毒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和不能经口摄取食物或服用药物的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等。输液治疗快速、有效,但同时存在诸多风险,不应当成疾病治疗的必须和唯一手段。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

[2]鲍仕慧,朱光辉,郑映等,儿童输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药导报,2007,26(4):446.

[3]聂效兆主编.注射剂生产工艺及检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3.

[4]卢玉兰,翁开敏,输液风险及预防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