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机接水器的设计改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中药熏蒸机接水器的设计改良应用

曾道芬程维芬张翠芬黄梅曾芳兰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机接水器改良设计所需材料、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将大塑料饮料瓶进行设计替代量杯或小桶接收储存熏蒸机工作时的出水。结论:改良设计后的接水器易固定,储量大,安全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药熏蒸机;接水器;设计改良;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17-01

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运用在多种临床治疗中。它主要是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对人体进行治疗[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药熏蒸治疗技术是一项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熏蒸机的接水器,大多都是用的量杯或者小桶直接放在地上,与熏蒸机机身是分离的。移动使用熏蒸机或每改变一点方向,工作人员除了要搬动熏蒸机外,还必须弯腰或下蹲移动其接水杯或接水小桶,要不然出水管就会移至接水装备外面,熏蒸机的出水就会直接排在地上,造成地面又脏又湿,很不方便,加重工作负担;而且,不管是量杯还是小桶,占据空间大,且口径都比较大,病人一不小心触碰,其储水很容易溢出,甚至直接踩进桶内,造成意外烫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以至于增加病员痛苦及治疗负担;塑料水杯或塑料小桶也容易损坏,更换成本较高,且很不方便。护理人员操作繁琐。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反复摸索实践,将接水器进行改良设计并予以临床应用,总结出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剪刀一把,大塑料饮料瓶一个(容量约2000毫升),长短适宜的绳子两根(一根约40厘米),如图1。

1.2方法

用备好的剪刀将准备好的大塑料饮料瓶开两个孔,两孔相对,一高一低,分别距瓶口约八厘米和十厘米,位置高的孔大小以可插入熏蒸机出水管为宜,低位置的孔大小约1×2cm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开为竖椭圆形或长方形即可,然后将两根绳子中部分别在瓶口缠绕一至两圈固定在塑料瓶上,一根绳子打结在瓶口左侧,一根绳子打结在瓶口右侧,保持开的孔在中线位置上,固定牢靠。然后将塑料瓶口左右的绳子将塑料瓶固定在熏蒸机上,瓶口距熏蒸机要保留一定的绳长,以方便刚好倒出储水即可,用剪刀剪掉多余的绳子。然后将熏蒸机的出水管插入塑料瓶位置高的孔,位置相对较低的孔作为我们倒出瓶内储水用即可。如图2。

图1图2

2.讨论

中药熏蒸疗法是我们科室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科室拥有熏蒸机数台,可操作护理人员数名。中药熏蒸机接水器的改良技术经过反复改进,并实际操作实践应用,操作简单,经过培训,易于掌握应用。

2.1传统熏蒸机的接水器,大多都是用的量杯或者小桶直接放在地上。不管是量杯还是小桶,口径都比较大,占据空间也较大。很多病人要么年龄大,要么腰腿疼痛或者甚至偏瘫,行动不便,因此,病人上下床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其量杯或小桶,而量杯或小桶里的储水很容易溢出,甚至,有的病患自己直接踩进桶内,造成意外烫伤,增加病员痛苦及治疗负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量杯或小桶的更换成本较高,且很不方便;另外接水器与熏蒸机分离,护理人员实际进行操作时,除了要搬动熏蒸机,还必须弯腰或下蹲移动其接水杯或接水小桶,工作繁琐,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负担,而且,长期反复弯腰操作是造成肌肉紧张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弯腰越大,重心越前移,竖脊肌承受的力越大,当弯腰超过90度,竖脊肌作用则消失而只靠韧带维持,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的风险[3]。

2.2改良设计后的巡诊机接水器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更换方便,塑料瓶接水器固定在熏蒸机上,贴近熏蒸机机身,位置固定,出水径口小,储液量较大,储水不易溢出,并且病员上下床不容易触碰到储水瓶,防止了意外烫伤病人,避免了意外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使用熏蒸机治疗时,只需搬动熏蒸机,不需再弯腰移动接水器,无其它多余的弯腰或下蹲动作,避免经常弯腰或下蹲带来的肌肉关节劳损甚至疾患,使用方便,减轻了工作量,护理人员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3.小结

通过改良设计后的熏蒸机接水器与传统的熏蒸机接水器相比,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更换,容易固定、储存量大、移动方便、更安全,减少了护理人员弯腰操作的频率,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等优点,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晓明.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2017,33(16):86-88.

[2]张莉莉,崔春青,王冀芷,等.护理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概述[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3)2328-2331.

[3]段萍,吴淑华,马新利,等.护士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5):125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