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材的贮存养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浅谈中药材的贮存养护

黄勇

黄勇

(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分析影响中药材变质的因素,探讨中药材贮存技术,推进基层医院中药材的贮存与养护意识。

【关键词】中药材变质因素贮存养护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375-01

中药材品种多,属性复杂,易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等;导致中药材变质,影响其治疗效果,甚至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中药材的贮存与养护至关重要。

一、中药材变质因素

1.内在因素①中药化学成分及性质:常归为六大类—生物碱类,苷类,鞣质类,油脂类,挥发油类,和植物色素类。

生物碱类与空气和日光接触,易分解、氧化;苷类遇潮分解会失效;鞣质类易与氧反应氧化变色;油脂类受高温、光照影响使其走油;含植物色素类也易受高温、光照影响而变色。②中药含水量中药含水量直接影响其质量与重量,一般说,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温度小于15℃时药材含水量10%以下,药材可安全贮存。

2.外在因素

①生物因素——霉菌、害虫、鼠

霉菌可使中药发霉变质,有的还产生毒素,危害人的健康;鼠和害虫,不但偷食药材,排泄物对药材造成污染,还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

②物理因素——温度、湿度、空气、光照

温度:中药成分在10℃-20℃下比较稳定,温度过高,加速药材水分蒸发及氧化分解等,而温度过低也影响其质量。温度低于0℃可使新鲜药材水分结冰,使细胞壁及内容物受损,引起药材局部细胞坏死。[1]

湿度:中药材含水量在1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75%时中药材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受潮,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中药材水分减少,使中药材失水过多而干裂发碎。[2]

空气:空气中氧盒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使药材氧化、变质、变色。

光照:不合理光照,会使中药成分氧化分解,特别是对药材色素及叶绿素有破坏作用,可使挥发类药材降低或失去芳香味,影响质量。

二、中药材的贮存养护

1.首先建立完整贮存养护档案:基层医院条件相对差,未建立自动化调控系统,但我们可在每次中药材验收入库后建立贮存养护档案,按品名、规格、日期、贮存要求等记录内容,分类贮存养护,做到勤检查,勤记录,勤养护。

2.库房选择:选通风好,干燥,防潮地方,最好是二楼。

3.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工作。

①防虫:常清洁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止虫害的方法;药材入库时要烘晒干,不宜烘晒干的可用冷藏法贮存。药材有害虫的可用热蒸法或硫磺熏蒸法处理,也可用气调养护法处理-即人造低氧或高CO2状态,杀死害虫。另外,有些中药可以放一起防止生虫,大蒜可防芡实、薏苡仁生虫等。

②防潮、防霉:防霉首先要防潮除湿,药材除湿方法有推晾法(适用于芳香性叶、花、果、皮等中药);暴晒法,用于可以暴晒的中药。烘干法:无法利用日光照晒时用此法。库房内放防潮剂贮存。

4.中药材贮存

①石灰埋藏法(大木箱底内放入石灰,约占1/5,用薄木板放在石灰上,药材放在木板上封严即可)用于易变色,虫蛀,发霉类药材,如山药、甘草、当归、天麻等。

②冷藏保存法:用于易融化的,如乳香、冰片等贮存。防潮加固后5℃左右保存;

③低温保存:有些贵重中药材,如人参、熊掌可在-5℃以下低温保存(新鲜时不宜);

④谷、麦糠填埋法:用于胶类、根类,如阿胶龟板胶等保存。即把药放入装有谷、麦糠的容器内填埋好,密封保存。

⑤有腥味的动物类药材,如海龙、海马、蛤蚧等,可与大蒜、花椒同贮。[3]

⑥不宜干燥药,如枸杞、桂圆、藏红花可用酒精贮存法,即将酒精喷洒在药材上密封保存。

⑦易燃类药材,如火硝、硫磺、松香等,不能和干漆放一起,贮存时易远离电源、火源。剧毒类中药材应专人保管,存放时作好标记,建立验收、保管、发放、核对制度。

结论:中药材贮存养护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作为基层中医药工作者,我们应以“合理、经济、有效、安全”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做好中药材的贮存养护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丁林生,孟正木,中药化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7.

[2]洪茂章,中药养护科学化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2)57-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010版,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