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而薄发——谈教师素养力修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厚积而薄发——谈教师素养力修炼

赵晓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赵晓黎

论文摘要: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出时刻上演的大戏,那么教师就是戏中台前幕后变换着的不同角色,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上演别样的精彩,而能否赢得众人的喝彩就在于教师自己需要不断地进行角色修炼。

关键词:教师;角色;提升

(本文为苏州市陶研会立项课题《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十三·五”STh[021])

素养力是教师发展的立身之本,决定着教师教学的高度和厚度。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素养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底蕴丰厚、实力强大、情感丰富、眼光高远的人,在教育的沃土上绽放一树芬芳。

一、丰厚的底蕴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底蕴”如何,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师的“底蕴”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概括地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高尚的师德。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在物流横欲又浮躁漠然的教育大环境中,只有时刻把师德奉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忠贞不渝地坚守着“三爱”,即爱教育、爱学生、爱课堂,才能拒绝诱惑,修身养性,守住清贫,真正在思想和行为上筑起热爱教育的坚实壁垒,从而成为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讨厌教育、嫌弃学生、厌恶课堂,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二是渊博的学识。拥有渊博的学识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汗水。所以,毫无疑问,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是需要毅力与时间相辅相成才可做到。而要做一名学识渊博的教师最直接的途径是读书,只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涵养教师自身的内涵,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个知识匮乏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二、强大的实力是教师的立教之基

一名优秀教师的实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做五个方面。

善于倾听是基础。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将为学生留下一片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与欲望;倾听,能为学生带来或许早已被教师淡漠的尊严,唤醒学生说的兴趣和思维,说得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煽动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倾听学生的妙想、倾听学生的童心、倾听学生的错误、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并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能于表达是关键。众所周知,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职业。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美好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纯净的心里。所以,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任何时候都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就会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就会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乐于读书是核心。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读书,是教师职业最起码的底线。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一名教师,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只能是空架子忙于招架;如果读书破万卷,教学就能达到从容轻松、信手拈来的境界。乐于读书,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爱读,即具有内在的阅读需要和强烈的求知热情,能够不依靠外力驱动自觉支配自己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二是会读,即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输入信息,更重要的是会把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并与自己头脑里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聚合和重新组织;三是善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及其相关的内容,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并反复论辩、主动探索,同时还要要学会有选择性的读。

勤于写作是保障。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它的好处在于能促使教师阅读更好的书刊,查找更多的资料,求证更深的思考,静下心来把模糊变成清晰、感性变成理性、破碎变得完整、凌乱变得有条理。写作犹如隐形的翅膀,能让教师飞向纵深的专业发展。纵观当今的教育现状,不管是评优、评先还是晋级、晋职,都对教师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的教师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就是文章欠缺,所以多年徘徊在优秀教师队伍的边缘。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行动之一,就是把思想写出来,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书,让人阅读你的文字,领悟你的思想,感受你的魅力。

勇于实践是根本。实践是提高本领的根本途径。知道的再多、想得再好,如果不去实践、不去行动,永远都只能在原地踏步,不会有超越,更不会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因此,教师不要做行动上的矮子,而要做行动上的巨人。有想法就付诸行动,才能创造新成绩,做出新贡献,成就新梦想,开启新境界。

三、丰富的情感是教师的成长之道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加丰富的情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唤醒学生是教师的崇高使命,要唤醒学生,靠的不是强制和权威,而是激发兴趣、调动情感。所以,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会以情激情,以情导行;以情育情,以情悟理。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和文本同语、和作者同心、和编者同路、和学生同行。和文本同语,就是要将自己视为一个读者,要沉下心来细读文本,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读出真知灼见;想明白,优化教学策略;走出来,建构教学模式。

和作者同心,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师。每篇文章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是语文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答案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参只能是参阅。教师要从作者的角度去解读教材文本。

和编者同路,就是要领悟编者的意图,不仅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些、这样教。这是各学科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和学生同行,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发现教材中属于学生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眼光决定境界。只有眼光高远的人,才能在普通事物中看出价值连城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眼光越高远,视野就越开阔,成长也就越迅速。因此,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会用自己高远独特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突破职业生涯瓶颈。只有这样,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没有天生的名师,只有奋斗的勇士。只有教师加强自我修炼,才能不断成长、成功、成名,成为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姚宏昌.读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J].小学教学参考,2005,(3).

[2]初伟红.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3]姜学珍.潜心解读文本轻松获得效益[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3).

[4]闻硕.人才培养忌急功近利[J].中国人才,2013,(7).

[5]刘彩霞.浅谈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