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分析

范晓英

范晓英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麻科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的麻醉方法,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孕妇和新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近5年来收治的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为研究对象,对8例孕妇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比较孕妇在插管前后、切皮、术中和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和血样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比较孕妇在插管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把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后的新生儿作为A组,将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孕足月25例和孕30-31周25例分娩出的新生儿作为B组,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1、3、5、8和10分钟各个时段的SpO2。结果:孕产妇麻醉后包括SBP、DBP、MAP和HR在内的动力学参数较为稳定,且插管时、插管后、切皮、术中和术后与插管前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麻醉后的SpO2与插管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麻醉插管后包括PO2、PCO2、肺泡内氧分压等在内的血流变化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7分,其中A1组更是高达10分,A1组与B1组新生儿的SpO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新生儿的SpO2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中具有加强的可行性,能稳定孕妇血流动力学,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动脉血氧合,也不会对新生儿的自主呼吸带来不良影响。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剖腹产;麻醉;孕妇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17-02

2013年非典以来,易感实变型病毒性肺炎逐渐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中甲型H1N1流感人群的感染是最普遍的[1]。孕妇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群体,身体免疫力不高,是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高危人群,有很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孕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2]。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术是给予有效的麻醉药和麻醉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旨在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的麻醉方法,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孕妇和新生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近5年来收治的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为研究对象,8例患者均为ASA三级、ARDS2-3级、重症肺炎,CT显示二肺多发性弥漫分布片状和磨玻璃影,其中有部分已经融合成片,且会渗出间质。年龄分布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2.1)岁,其中孕足月的有3例,为A1组,孕期在30-32周的有5例,为A2组,孕期30-32周的有1例胎死腹中,1例为双生儿。

1.2方法

孕妇进入手术室后先每分钟吸5升的氧气,开上肢静脉通道,对患者的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血样饱和度进行检测,接着进行全麻诱导。使用每千克2.5mg的丙泊酚,30秒后使用每千克1.0μg的瑞芬太尼进行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在一分钟左右,最后使用每千克0.1mg的顺式阿曲库铵进行快速静脉注射。对ARDS三级患者要加注40mg的地塞米松。

在手术中,要使用4-10mg的丙泊酚和10μg的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后,使用麻醉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平台压控制在20到30cm的H2O,吸入氧浓度在45-55%之间。手术结束后,所有的麻醉药物都要停止注射,使用呼吸机完成治疗。此外,为了能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起到镇静作用,可以给患者服务定量的吗啡和咪唑安定。

1.3观察指标

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在在插管前后、切皮、术中和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和血样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比较孕妇在插管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把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孕足月25例和孕30-31周25例分娩出的新生儿分布作为B1组和B2组,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包括了呼吸、心跳、肌肉张力、反射等,以及1、3、5、8和10分钟各个时段的SpO2,并将这些数据与A1和A2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了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其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孕妇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和SpO2变化情况

A组孕妇中仅有1例在插管时血压有所降低,但是和插管前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各个阶段的SpO2均高于插管前,且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主要特点是重症肺炎,表现为肺多发性弥漫分布片状和磨玻璃影,其中有部分已经融合成片,且会渗出间质[3]。妊娠合并孕妇在妊娠中后期会因为膈肌的提高,使得孕妇胸肺顺应性的大幅度下降,如果孕产妇的需要大量消耗氧气的话,母体发展成ARDS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大[4]。母体的病理改变也会使得胎儿产生宫内窘迫的问题,这种病症严重危害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健康。临床中,使用椎管内麻醉和局部麻醉等麻醉手段均无法有效改善孕妇的肺部弥散功能[5]。在妇产科室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全麻诱导法,药物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因传统的物氯胺酮镇痛效果不佳。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兴的合成超短效阿片类药物,特点是效果高、镇痛效果佳、清楚速度快,且持续长期输注并不会产生蓄积作用[6]。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有效的抑制全麻气管内插管后的过激反应,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影响不大。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全面麻醉诱导的方法,除了能降痛,起到基本的麻醉作用外,还能很好的降低麻醉药物对肺组织的损伤[7]。

王先荣在其研究中表明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行剖宫产术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全部麻醉,孕产妇在术中的血液循环稳定,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较为稳定[8]。赵佳平等在对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研究中表明,麻醉方法、药物对经过术前治疗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伴有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影响[9]。本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麻醉后包括SBP、DBP、MAP和HR在内的动力学参数较为稳定,且插管时、插管后、切皮、术中和术后与插管前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麻醉后的SpO2与插管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麻醉插管后包括PO2、PCO2、肺泡内氧分压等在内的血流变化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7分,其中A1组更是高达10分,A1组与B1组新生儿的SpO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新生儿的SpO2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的全面麻醉诱导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的效果显著,有效保障了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数据相符[10]。

综上所述,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药物组成的全麻诱导能有效保障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孕妇的肺部通气和弥散功能,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曾庚,聂祥碧,杨春丽.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06):25-26.

[2]高翔,胡建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13(34):22-23.

[3]蒙春霞.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宫产术2例的围术期护理[J].广西医学,2012,16(04):32-33.

[4]吴金霞,韩明锋,张祝娟.1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孕产妇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安徽医学,2011,32(02):18-19.

[5]薛丽珠.成功救治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19(02):21-22.

[6]张京硕,钱金洪.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J].河北医药,2011,30(20):34-35.

[7]包惠玲,黎琪.流感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时临床疗效与护理干预效果[J].辽宁中医杂志,2014,11(09):21-22.

[8]王先荣.护理干预在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10):09-10.

[9]赵佳平,胡海立,侯米莎.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19(02):20-21.

[10]高辉,郑建芳.急诊科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筛查中的护理管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41(0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