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知识填充为智慧储能——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分析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4

变知识填充为智慧储能——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分析及策略

方红敏

浙江余姚市泗门镇初级中学方红敏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一,有效地利用语文作业,不仅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兴趣和能力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完成的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满意,低效的作业设计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低下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农村语文教学质量,作业的有效性设计势在必行。由此,我与镇语文学科中心研修组一起对泗门镇两所初中作了一些调查,并与语文组进行探讨,寻求一条使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更加有效的途径。

一、调查的形式

1.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宁波余姚市泗门镇的两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初中,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姚北地区。为了使调查的结果更具真实性,我从两所学校七至九年级中各抽查了一个班级,共六个班级。在调查问卷过程中,我要求班主任进行收发问卷,同时要求学生一律采用匿名方式,此次问卷调查共有278名学生参与。问卷回收率达到98.6%;,在学生的问卷回答中除了个别为无效回答之外,没有出现回答偏斜现象。

2.除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还在各班级中抽取了若干不同成绩的学生,以座谈的形式展开调查。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现象分析

1.农村家庭的环境影响学生的作业有效性。

我镇所处的地区,虽然经济条件相对富裕,但是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问卷调查统计如下表:

其中学生家长学历能够达到大学专科及本科以上水平的仅占4.1%;高中水平的只占20.3%;初中水平的占71.7%;小学及以下的占3.9%。

由于家长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他们在辅导孩子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能辅导孩子学习并完成作业的家长,仅占接受调查学生的家长的21.3%,而且辅导的效果也并不怎么理想。

农村初中生在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往往是第二天到校后解决:问同学或老师,更有甚者出现抄袭作业现象产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向父母请教,25.4%的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5.3%的学生则“放弃不做”,由于前一天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要求在第二天早自修之前交齐,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很早起床到校后抄袭作业,其结果就是作业无效。

除学历水平不高之外,农村中一部分学生家长在一些单位工厂上班,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另有一部分家长虽然只有白天做工,晚上往往都用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来消磨时光;更有甚者一部分家长只希望自己子女能尽早走上社会赚钱,认为上不上高一级学校也无关紧要。因此,好多父母根本没有与子女相处及有效沟通的时间。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能”或“经常能”真正陪子女做家庭作业的家长只占17.3%。

平时,我在与家长们交流时了解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如给子女安排优越的学习环境或给学生找家教等等,但是,从和学生座谈当中,我们了解到,好多家长所谓的检查,只不过是口头询问作业完成了没有或者是象征性地翻阅一下作业本,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农村学生的特点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作业的有效性。

因为农村学生比较纯朴,所以即使难度不大的作业,比如抄写作业、读背诵之类的作业,再枯燥,再乏味他们也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并会为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而觉得有一种成就感。

还有一点,由于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在信息化发达的地区,因此使他们的眼界会比较狭窄,阅历不够丰富,自己的见解则是少之又少。面对全省甚至全国统一教材中思维容量丰富的作业,相对城区学生,农村学生来就显得力不从心。

更值得深思的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入,好多农村初中学生生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而且愈演愈烈。以我们学校近几年的学生入学情况为例,2007年我校学区内的小学毕业生573人,直接升入我校就读七年级学生是453人,流失学生数为120人;至2009年,本该有635位小学毕业生就读我校,但实际入学447人,在这一年流向城区初中的188位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属于成绩优异,崭露头角的学生。

现在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时的成绩是属于中等及以下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都不够充足,同时也缺乏展示自我的那份勇气,他们已经习惯自己做“沉默的羔羊”。当老师要求他们进行集体发言的时候,例如讲故事、演喜剧、诗词朗诵等等,他们只希望自己当一名观众。当老师要求学生报名参加校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演讲比赛或诗歌朗诵比赛时,出现的情况是学生不愿主动参加,有的班级甚至连一个学生也不愿参加,结果往往是老师推荐。因此,在对学生“你最喜欢何种类型的语文作业”的调查中,就有35.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类型的语文作业形式”,近37.5%的学生选择枯燥而容易的书面语文作业形式。

近些年,好多大学生,即使是本科类毕业生毕业之后,就业非常困难;再加上去年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好多打工者纷纷失业,使得“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农村中又有抬头之势。而我们这些朴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农村父母,很容易受这种思想的左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孩子价值观、学习观,进而影响着孩子们的作业效果。

3.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影响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包含着作业的难度、趣味度和目标。

(1)作业的难度。

由于学生在智力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中出现了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之分。因此,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同一作业,农村初中极少数的优等生(凤毛麟角)可能是小菜一碟,而后两种学生(绝大部分)往往会因为学习基础的关系,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问卷中“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一项,选择“抄写”这一类就有25.0%,百分比名列第一,此类作业虽然枯燥但简单易行,对于缺少外力辅导的农村学生来说都能独立完成,并能由此获得成就感,受到不少农村学生的欢迎。

与其相反,在“你认为哪一类型语文作业最为重要”的调查中,选择“写作”只得到了7位同学,只有2.9%的支持率。也就是说,难度较大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都不欢迎,几乎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显而易见,难度绝对是影响农村中学生作业有效性的一大关键因素。

(2)作业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而且枯燥的作业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1]的确,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能够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性的作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从中获得发展。但一味地采用形式新颖的作业,今天搞演讲作业,明天布置戏剧表演作业,我想也未必会让农村初中的学生感到有趣味。因为在对“你最喜欢哪一类型的语文作业”中,只有7.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语文作业活动形式”。

(3)作业的目的性。

作业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应具有可操作性,应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密切联系。在老师每天统一布置的作业中,简单机械的题目常常受到大部分农村学生欢迎,而稍有难度的能力题则又让这些基础并不那么扎实的农村学生苦恼。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不相容的。一项作业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所收获,主要是看是布置的作业能否达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学习目标。然而,从问卷的结果显示,25.0%的学生选择“背诵”是最为必要的作业,有13.8%的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也是“背诵”(选择数列最受学生喜爱作业的第三位)。并不像部分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学生最不喜欢“背诵”类的作业。

3.教师的作用影响着作业的有效性。

(1)作业设计层次化的落实。

毋庸置疑,由于学生的个性、认知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存在而使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让班级内所有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语文作业,必定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势必遏制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学完《三峡》这篇课文之后,有些教师会涉及以下作业:

A.辨字组词:阙()阕()湍()喘()啸()潇()嶂()障()

B.摘录课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壮美的句子。

C.如果让你做一回导游,你应该如何介绍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三道作业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而是要求所有学生全部完成。显而易见,对于第一题来说,优秀学生的作业时间就会被浪费,简单容易的语文作业对它们来说帮助就不大。

可是,本次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从没有分层布置过作业,只有17.7%的语文教师偶尔会分层布置作业。

(2)科学评价方式的落实。

从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作业评价应该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窗口,还应当是教师输出信息,输出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因此,科学而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地启发学生,而且也是教师帮助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

无论在问卷调查方面还是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老师能在他们作业中写上评语,特别是具有激励性的评语,而不是一味地分数或者等第。在“你最喜欢老师给你作出哪种作业评价”这题中,选择选项中只要包含“评语”的就达到78.1%。

三、提升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以上这些影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同时借鉴一些先进合理的作业设计理念,本人经过思考,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初中作业设计的思路,具体包括:

1.建立家长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充分调动农村家长的积极性。

农村地区的学校应当建立一个家长学校或多召开几次家长会,以这两种方式作为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来引导家长实施正确的的家庭教育。

本人所在的学校(问卷调查的学校)在两年前建立了家长学校而且每学年多次召开家长会。针对家长的学历水平和认知能力,学校侧重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及家长检查作业如何提高效率等方面予以指导,其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45.2%的家长能够“每天”或“经常”检查子女的作业完成情况。28.0%的家长能偶尔检查子女的作业。说明大部分家长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在家长的督促下,已有83.4%的学生会一到家或吃完晚饭开始做作业,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或“经常会”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从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孩子已经或正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学况的基础上,提前进行作业指导。

农村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让学困生“跳一跳,摘得到”的作业和让优等生“跳一跳,才摘到”的作业,从而让全体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成功体验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学生的这种成功体验必定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成功感,通过正确合理的提前指导,来帮助他们提高对做作业的兴趣和作业成功率。

虽然农村学生对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型的作业,又爱看但不爱参与的习惯,但作为农村教师不仅不该放弃这种活动型作业,而更应大力提倡和指导。因为,无论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角度来讲,这类作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布置这种活动型作业的时侯,不是一般性指导而应加强指导。只有事先作了认真的指导和练习,才能使学生在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中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能力和才干,让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顺利发展。否则,效果极有可能是适得其反。

3.根据农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分层布置作业并非应景之作,不能偶而为之,而应作为一项教学中的常规工作,认真扎实地做下去,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这样才能使作业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的发挥。

如在教完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三题具有层次性的作业:

(1)学完这篇文章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

(2)请同学们去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类型的桥梁,它们是否都是同一类型的?

(3)如果同学们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利用网络查一些关于“桥”的资料或者请教长辈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座著名的桥梁,如宁波余姚的文化古迹之一通济桥或者座落在杭州湾畔的新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

结果好多学生在解决第一题后都努力地去完成后两道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抓住有效的教学时机,合理布置作业。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抓住有效地教学时机,通过适当点拨和引导,就能化难为易,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现在大部分教师有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文章是“言之无物”的,本人认为,如要让学生能够言之有物,也需要“有物”才能让学生“言之”。某次上语文课正巧班内学生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每个学生在拔河比赛中都努力拼搏,结果好些学生手皮开裂出血,其他同学都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帮忙找红药水,有的进行安慰。可以说,当时场面非常感人。本人顺水推舟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之后要求学生以这件事为材料写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字。

结果出乎意料,那次布置的作业效果特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叙有议,角度新颖,他们的思路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而那些在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甚至写不出文章的那些学生,由于当时观察仔细,写出了比较细腻的文章。在最后的作文点评时,平时很少写出好文章的同学在此次作文中受到了同学们的赞叹,而这次成功的学生同样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和刮目相看。

我想,这次“写作”作业的成功正是由于抓住了有利的教学时机促成的吧。

5.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新特点是注重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3]然而教师布置的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如此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增长知识的成功乐趣,最终对语文学习有所帮助。比如《春》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具有诗意,朱自清抓住“春”的特征,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喜好选择一幅,为文字绘上图画。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必定会仔细研读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画面美妙逼真,主体和色调的配合相得益彰。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情感与艺术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文学欣赏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6.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电视,开拓农村学生的眼界。

电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发展有利有弊。但由于农村学生有限的眼界,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禁止他们看电视,而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电视,善于利用电视节目中可供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把看电视与学语文、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看电视的同时推动语文作业的完成。如布置学生看“新闻时事”、“电视广告”、“动画节目”等,作为语文作业的组成部分,必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眼界。

新闻时事是语文学习的资源之一,关注新闻时事是培养学生现代意识与人格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特点的影响,一般对新闻类的节目不太感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引导。例如:当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机发射成功的喜讯传来之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本人及时引导学生收看发射情景的回放新闻,并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请大家为班级拟写一则消息,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2)你看了发射的过程之后,觉得最为感动的是什么,最想说的又是什么?请你用文字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可以这么说,神州六号的升空承载着所有华夏儿女的梦想,在她成功“飞天”的那一刻,所有学生的内心无比自豪。教师借此发挥电视的功效,用电视画面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再一次震撼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表达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迫切的需要。语文学习就与电视之间也就不知不觉地结合在了一起。

7.以人为本,科学全面评价学生作业。

根据二期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尽量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写上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可以是赞扬型的语言,也可以是沟通型的语言。评语不仅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他们明确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可以在分析讲解的时候对一些进步较大或优秀的作业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就一定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此外,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类型,如评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符号,如除了常见的“√”和“×”符号之外,还可以采用图案性或者漫画型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而准确地把教师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地感知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同学之间互评的方式,从中找出差距和优势,最终起到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每种评价使用量不宜过大,使用面也不宜过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教师,心里要装着农村孩子,要走进农村孩子的生活,走进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兴趣,从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作业,尽心辅导作业,用心评价作业,才能使学生们的语文作业发挥更大的效能,以此推动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