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留置针排气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Y型留置针排气方法探讨

杨志华

杨志华(山西省静乐县人民医院山西静乐0351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127-02

【摘要】目的探讨Y型留置针的排气方法,寻求一种能一次性排尽Y型留置针内气体的排气法。方法将98例采用Y型留置针输液的产妇按月份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排气方式对留置针进行排气,观察两组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一次性排气率进行比较,改进组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改进后的Y型留置针排气法简单,连贯,流畅,一次性排气成功率高,既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Y型留置针排气法空气残留一次性排气成功率

近年来,Y型留置针因其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无论是Y型留置针使用说明书还是基础护理操作规范中的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1]都没有对留置针的排气方式做细致的介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用传统方法并不能完全排尽Y型留置针内空气,气体常会残留于肝素帽和输液侧口处,在输液、加药和正压封管时常会有少量的气泡出现在Y型留置针的连接管中,甚至随液体进入血管。本着对护理技术操作精益求精的原则,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种简单、适用的Y型留置针排气法,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8月份妇产科98例采用Y型留置针输液的产妇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7月份产妇共48例,B组为8月份产妇共50例。

1.2方法

1.2.1材料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Y型)20号,Y型分叉(即三通)和肝素帽浅色透明,可以直观的看到排气效果。

1.2.2操作步骤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常规排尽输液器内空气至针头,关闭调节器,挂输液器于加药小壶的分叉上备用。

1.2.2.1传统组采用常规排气法打开包装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针头刺入肝素帽→打开调节器自然排出留置针内气体至套管→关闭调节器→用小胶布固定头皮针针柄与肝素帽→备用。

1.2.2.2改进组采用改进法排气打开包装取出留置针→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肝素帽的旋钮处(其余3指屈曲)保持留置针呈肝素帽在右下,输液接口旋钮在左下,叉尖向前向上45°角倾斜的状态→左手持调节器取下输液器(保持调节器在左手心)→用右手小指撩起头皮针软管→以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头皮针针柄→用右手中指与右手大鱼际夹住取下头皮针的护针套→将头皮针针尖斜面刺入肝素帽,松开调节器待液面通过肝素帽后,再将头皮针钢针全部刺入→以左手拇指与食指缓缓向前松动输液接口处旋钮→见液体充满输液接口后立即向后拧紧旋钮→排气至套管,关闭调节器→用小胶布固定头皮针针柄与肝素帽,备用。

1.2.3评定项目观察两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一次排气后Y型留置针内全部充满液体,肝素帽,输液侧口处无气体残留及留置针三通和连接管内无小气泡附着为一次性排气成功)

2结果

两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比较,改进组50例中49例一次性排气成功,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为98%;而传统组中无一例能一次性排气成功,必须进行二次排气清除气泡后方可穿刺。因此可见,改进组所用的改进后排气法明显优于传统组排气法。

3讨论

排气的过程是一个使空气在液体的压力作用下不断排出的过程,排气过程中必须使气体有一个通畅的出口,气体方能顺利排出。Y型留置针的肝素帽是通过一个约1cm长的小圆柱孔与留置针的三通主干相通的,传统组所用的常规排气法,在头皮针经肝素帽全部插入留置针后,针尖斜面已超过肝素帽且接近于小圆柱孔的出口处(若头皮针型号为6号或7号时,针尖斜面就会完全通过小圆柱孔进入留置针了)从针尖斜面流出的液体在肝素帽之上,液体封闭了肝素帽内气体通过小圆柱孔从留置针排出,致使气体残留于肝素帽中。同样,由于留置针连接管与三通的主干呈垂直连接,而输液侧口只为留置针三通上的一个分叉,且旋钮紧闭,排气过程中液体从三通主干由连接管排出时也封闭了输液接口处气体的排出,从而此处的气体也被残留了下来。

改进组所用的改进排气法是先将头皮针针尖斜面刺入肝素帽,待液面通过肝素帽进入三通后再将头皮针钢针全部刺入留置针,此法使得排气时肝素帽内气体一直处于液面之上,气体有了一个通畅的出口,从而顺利排除了肝素帽内气体。接着用拇指与食指缓缓向前松动输液接口处旋钮,见液体充满输液接口后立即向后拧紧旋钮,通过在排气过程中增加了松动侧口处旋钮这一动作,使侧口处的气体有了一个通畅的出口,且由于侧口的横截面远远大于留置针套管的横截面,故而侧口处气体在液体压力作用下能迅速排出,旋紧此处旋钮后,液体才会从留置针连接管中缓缓前行到达套管。此种排气法由于排气次序的合理安排,使得排气过程中Y型留置针内气体随着液体的流动一直向外排出,不留死角,确保了留置针内无气体残留,一次性排气成功。

改进组所用的Y型留置针排气法排气前对留置针的捏持和小部件位置的安排也合理到位,便于操作。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留置针肝素帽的旋钮处,保持留置针呈肝素帽在右下,输液接口旋钮在左下,叉尖向前向上呈45°角倾斜的状态,可确保排气时气体一直上行,排出顺畅,且便于观察,加之排气过程中充分利用双手各指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倒手和重复动作,使排气过程更为连贯、流畅、简捷。

Y型留置针排气时偶尔也会有针尖样小气泡附着于侧壁上,改进组中失败的1例就是如此,临床上在对一次性输液器排气时也偶尔会有小气泡附着于输液管侧壁上,熊恒玉等[2]认为减慢排气流速,可以大大减少气泡形成的机会,此法对于Y型留置针排气同样适用,尤其是松动输液接口处旋钮时一定要缓缓松动,松动时太快容易使液体中产生小气泡从而影响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

本观察组显示,改进组50例中49例一次性排气成功,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为98%,而传统组中无一例能一次性排气成功,必须进行二次排气清除气泡后方可穿刺。因此可见,改进组所用的改进后排气法明显优于传统组排气法,有必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4小结

Y型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留置针的肝素帽及Y型管等装置给排气带来一定困难,小气泡残留除了会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且也会影响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现阶段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多,娴熟的专业技术是病人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的基础,而提高业务水平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

改进组所用的Y型留置针排气法流程设计合理,操作前小部件安排到位,加上排气时双手各指的巧妙配合,操作中避免了不必要的倒手和重复动作,使排气过程更为简捷,连贯,流畅,保证了Y型留置针内气体在排气过程中随着液体的流动一直向外排出,不留死角,确保了留置针内无空气残留,一次性排气成功,既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34.

[2]熊恒玉,徐永琼.减慢液体流速对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2):3151–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