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矿井科学发展中推进安全管理层次化的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3

论在矿井科学发展中推进安全管理层次化的创新与实践

冯万君

冯万君

(平煤集团六矿办公室,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X931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072-02

近年来,平煤集团站在发展战略高度,坚持以发展为要义,以安全为前提,做实安全基础,做强煤炭主业,做大非煤产业,优化资本运作,细化内部管理,科学制定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举措,全面推进“新型能源化工集团、和谐安康百年平煤”建设,明确提出安全管理“五个到位、三基三化一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并要求要稳步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这既是集团公司根据产业规模扩大、涉及行业增加、地域范围拓展的实际,以创新的思路,谋求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观需要,又是保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以目标作激励,在矿井科学发展建设中全方面实践安全管理层次化,我认为要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五优”矿井建设,努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大力实施本质安全工程,着力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科学制定本单位安全层次管理实施细则,高标准定位,新视角入视,大力度运作,全方位实践,全面推进企业安康和谐发展。

一、创建“五优”矿井,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的根本着力点

长期以来,煤矿事故多发、管理粗放、标准低下、井上井下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形象,也制约着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通过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让煤矿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极大地推动了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为进一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推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决定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优”矿井创建活动。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质量达标、生产高效、科技创新、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其中在安全生产上,要求参评矿井必须达到年度死亡人数为零,可以说安全任务十分繁重。那么,如何以创建“五优”矿井为最佳载体,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层次化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决策要科学,目标要明确,组织监管要到位,在继承原有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深化,并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合理制定符合实际的方案和标准,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作为集团公司骨干矿井,六矿在去年初职代会和党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创建河南省‘五优’矿井工作目标。为确保安全质量创建目标实现,成立创建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强力宣传灌输,制定创建规划,逐级落实考核,相应制定出台了年度“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安全风险抵押办法”、“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年度质量标准化达标总体规划”、“质量达标风险抵押办法”、“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及文明生产考核细则”、“工程质量及文明生产检查评比奖惩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激励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既推进了安全质量达标,固化了安全基础,又促进了各项生产指标的全面完成,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建设的同步发展。2008年,全矿生产原煤达到416万吨,实现了安全“零”目标,并创出了20项建矿历史最高水平,保证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建成了河南省“五优”矿井。在今后的矿井建设中,我们仍然要以围绕巩固创建高标准“五优”矿井为发展目标,继续深化领域,拓展内容,常抓不懈,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积极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人为本,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的直接出发点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不管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作好企业基本元素——人的安全文章,我认为要突出从提高员工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入手,积极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流团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以强势安全文化为先导,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思想影响文化,文化促进安全,安全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动力。发展安全文化,要在做细、做实上下工夫,要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文化,使之成为本单位从上到下,从决策、执行到作业的文化参照体系和管理机制。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用理念去引导职工的思想、用制度去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用考核去改变职工的不良习惯,使安全目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培育共同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氛围。在实际工作中,为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六矿首先从宣传造势和规范行为入手,不断强化“讲大局、讲协调、讲奉献”、“严细管理、狠抓落实、认真考核、奖惩兑现”、“人人遵章守纪、事事循规蹈矩”等企业理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矿的安全生产。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区队、家属区进行广泛宣传,矿广播、电视连续播放矿有关文件和先进单位经验,大造舆论声势,安全八条线周周有活动。通过活动,强力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怎么抓都不为过、谁抓安全都不越位、干部不抓安全就是失职”的安全理念,做到了安全思想教育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以安全培训基地为依托,努力提高全员素质。要深化安全质量培训和岗位练兵,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教育培训不放松,建立“矿、区、队”三级培训网络,利用三级培训基地,加大对区队长、班组长和井下作业人员质量标准化知识培训力度。要积极推进安全长效机制,强化业余安全培训,各战线以区为单位,组织本战线内部培训,制定学习培训规划,编制质量标准化知识学习题库,指导各单位进行学习培训。有关科室要定期对分线包队进行检查和考试,有职教中心的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三级安全培训基地”优势,重点突出特殊工种、新工人和转岗人员的培训。近几年来,我们在全矿启动了“六矿大学校”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工程,由战线牵头,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为学员授课,并定期聘请外单位专家来矿讲课,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理论技能素质不断提高,全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攀升。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2008年在选拔优秀职工参加集团公司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6项冠军,冠军总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公司第一。在集团公司党委公开选拔“五职”矿长、中层副职后备干部中,六矿共有9名同志入围,总人数居各单位之首。今年1-2月份,六矿有6名干部得到集团公司提拔重用。

以先进典型作激励,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在安全宣传导向上,要进一步加大奖罚力度,体现重奖重罚。对安全成绩突出的单位,除给予物质上奖励外,还要给予精神上鼓励。六矿在这方面,认真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奖惩规定,对质量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安全培训和安全风险抵押,每月都要进行综合考核。对每月评选安全“十佳”,对当选的“十佳”标兵,除了在物质方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采取照光荣像、上光荣榜等形式,在精神方面进行表彰,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全矿安全工作全面展开,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矿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质量安全工程作为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的长久激励点

质量是安全的基础,要大力推进本质安全工程建设,拓展内涵,大胆创新,完善机制,创出特色,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狠抓工作质量标准化,从机关到基层,从井下到地面,从设计、施工到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认真实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安全为核心的区队和班组管理标准,加强区队安全管理,严格干部带班跟班制度,严格现场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从严责任追究,进一步严抓流程,严控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控制。要抓好典型带动,树立正反两方面典型,强力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将工作质量标准化与经济利益挂钩考核,以工作质量带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带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向“工程质量精品化、职工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人性化、现场环境整洁化”的目标迈进。在生产建设中,六矿始终把抓好质量标准化作为效益工程和民心工程。矿党政主要领导无论大会、小会逢会就讲“全矿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抓质量标准化就是提高职工生活待遇、维护职工权益;要牢固树立抓质量标准化就是改善我们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指导思想,做到高标准定位,平台式发展,螺旋式上升”。为抓好工作落实,矿党政每年都要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题工作会议,每月都要召开安全质量奖惩会议,每周都要召开安全质量办公会议,对全矿安全质量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部署,质量标准化工作天天有安排、月月有变化、年年上台阶。尤其是近两年来,全矿以“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契机,围绕“工程全优化、工作标准化、行为文明化、创建有序化”的整体目标,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把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程、形象工程、效益工程和安全工程,突出安全责任主体,强化安全第一责任,由点到面,由井上到井下,在全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本质安全质量达标创建和隐患排查整改活动,抓调整,搞优化,抓质量,打基础,抓试点,带全局,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直线攀升。

四、改善职工作业环境作为推进安全层次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科学优化通风系统,确保安全生产需求。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把安全投入放在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连续4年安全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安全基础和安全环境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增加,开采条件日趋复杂,深部矿压显现剧烈,安全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对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安全装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按需投入”理念,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发挥科技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安全作业环境的需要。特别是对一通三防等威胁安全生产而又急需解决的重大项目,更要优先安排投入,加强对灾害的技术攻关,尽快突破安全生产瓶颈,不断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2008年4月份,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我矿北山新风井于挂网运行,矿井总风量增加6000立方,各综采工作面平均风量达到2000立方以上,工作面温度、湿度和瓦斯浓度明显降低,效果非常明显,极大缓解了我矿风量紧张状况,有效解决了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瓦斯和地温问题。

强化瓦斯防突管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随着矿井深度急剧增加,井深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大采深、高应力情况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依然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因此,要加快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抓好瓦斯抽放,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突出预测预报和防突效果检验,坚决做到防突措施不到位不生产。要合理组织采掘布置,努力实现“抽、掘、采”平衡,积极推进生产过程治理向超前治理、由措施型向工程型、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由单纯抽放向综合利用的瓦斯治理“四个转变”。近两年来,六矿井下瓦斯增大趋势加剧、顶板管理问题突出、采面搬家安装频繁,安全工作难度增大。为搞好全矿安全工作,为生产一线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我们突出以瓦斯治理为重点,根据现场作业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认真学习先进单位防治瓦斯技术,逐步摸索切合矿井实际的瓦斯治理经验。采面推进过程中,对重点头面成立监督组,实行副总跟班管理,安监处、通风科、安检科、技术科、开拓科、机电科主要负责人员深入到工作面现场,监督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探索新工艺,积累新经验,在丁6—22180工作面,根据瓦斯地质构造,结合采面实际情况,成功研制了适应高突矿井生产条件的,既省时、省力,又轻便、可靠,更安全、高效的采掘乳化液防突钻机,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它的应用和推广,为我矿生产建设高效、均衡、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矿井安全生产的瓦斯防突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健康持续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