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3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36例

包刚王雪松

包刚王雪松

(吉林省油田总医院138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取我院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6例同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患者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掌侧入路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56-0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1],青年多由于高能量损伤造成,患者大多采用传统闭合复位夹板或者皮克氏针固定疗法达到一定疗效。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其多为粉碎性骨折,以往的夹板固定、皮克氏针固定法难以做到准确复位,易造成腕关节僵硬疼痛无力、畸形恢复、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本文分别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及皮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62-80岁,平均68.9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撞伤7例,上肢触地跌伤29例;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受伤原因为交通撞伤8例,上肢触地跌伤28例。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天内就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察组:采取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行臂丛神经阻滞法麻醉,患者平卧,上肢向外展开于手术台,麻醉起效后,从桡骨远端的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取前臂远端手腕横纹向近端延长6厘米作“S”形的切口,沿桡侧腕屈肌腱和桡动脉之间进入;显露出骨折部位和已移位的骨块,必要时可切开关节囊,可将桡骨端的止点进行切断使其翻向尺侧,显露出桡骨远端。选用适合的AO掌侧LCP置于桡骨远端掌侧面,可根据患者骨折线方向选择合适的3.5mm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骨折远端多采用2-3枚的自锁螺钉,骨折近端可选用1-2枚的自锁螺钉,剩余的螺孔可选用常规螺钉即可。为加强牢固性,远端的自锁螺钉需尽可能固定在较大的骨块上,依靠钢板对骨折块的加压固定,使骨折端通过钢板的加压而形成一整体,术后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术后患者进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功能的锻炼恢复。一周后腕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

(2)对照组:采用皮克氏针固定术,患者麻醉后采取牵引手法进行复位,使用C型臂在X线透视帮助下,对复位困难的患者采取克氏针撬拨复位,对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标准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手术助手维持固定复位定位,再将克氏针从皮经桡骨茎突置入,直至桡骨干未发生破损皮质处,在X线透视下再次对骨折复位情况确认良好后,将克氏针末端折弯剪短,采用无菌纱布包裹覆盖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的位置于功能位,石膏从肘关节以下固定至掌指关节。

1.3评价标准

根据Gartland及We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主要疗效有优、良、中、差四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36例研究组患者中34例恢复良好,占94.4%,而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7例恢复良好,占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优良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优良中差优良率(%)

观察组(36)25(69.4)9(25.0)2(5.6)0(0.0)34(94.4)*

对照组(36)20(55.6)7(19.4)9(25.0)0(0.0)40(75.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其中骨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桡骨远端属于松质骨结构,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遭遇外力撞击即会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致使患者腕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丧失稳定性[2]。因此,老年疏松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常规固定如皮克氏针固定法很难维持稳定良好复位,可导致关节面不平、掌倾角减少等腕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手术是桡骨远端复位的最佳方法。

锁定加压接骨板与普通钢板作用机制不同。锁定加压钢板的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使骨折端与板钉之间形成角稳定,而不是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且手术中无需剥离骨膜或显露过多的软组织,能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液循环,防止钢板的下骨因缺血发生坏死,并且具有极佳固定效果,有效避免骨质疏松性导致的骨折复位后再发生移位,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的内固定物[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后,94.4%的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的皮克氏针固定。

综上所述,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总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琳.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01):155-156.

[2]吕一鸣,陆晟迪,顾文奇,等.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3(3):262-265.

[3]刘建斌,周继承,李春龙,等.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574-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