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0-36个月婴幼儿营养与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龙口市0-36个月婴幼儿营养与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报告

赵维松

赵维松(山东烟台龙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65701)

【摘要】目的了解龙口市0-36个月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分析相关因素,对贫血患儿给予铁剂治疗,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意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我市800名0-36个月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以及母孕期情况、生长发育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调查和末梢血常规检测。结果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0.75%,消瘦发生率0.375%,肥胖发生率12%,体重低下发生率0.25%,生长迟缓发生率0.75%。缺铁性贫血在3-18个月年龄段高于其它年龄段,以6-9个月最高为44%。肥胖、消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铁剂1-2g/kg.d,治疗时间是一个月,建议合理喂养。一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肥胖儿给予食物指导,增加运动量。见效缓慢。结论婴幼儿期营养性疾病中缺铁性贫血、肥胖发病率较高。与喂养不当有关,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合理营养可以有很大改善,必须加强儿童保健查体,及早发现问题,提早采取措施,提高我市人口素质。

【关键词】营养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58-02

婴幼儿营养不良、肥胖、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疾病,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肥胖与缺铁性贫血,一旦发生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甚至会导致智力障碍甚至死亡,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铁缺乏列为与死亡有关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估计全世界有30%以上患缺铁性贫血,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人群铁缺乏,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达国家为17%,发展中国家为42%。我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43%。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铁缺乏的高危人群。肥胖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可以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外,更严重的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为了了解婴幼儿营养贫血、肥胖、营养不良情况发生原因,对今后防治工作提出依据,使儿童更加健康成长,对我市0-36个月婴幼儿营养及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市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婴幼儿做为研究对象,年龄在0-36年月之间,每三个月为一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各取100名,共800名。其中城市户口50名,农村户口50名,男女各半。

1.2方法: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姓别、出生日期)以及围产因素(母亲孕期情况、分娩方式、胎次、胎龄、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查体情况(身高、体重、头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以及血常规检测(0-3个月除外)。

1.3诊断标准营养性贫血诊断标准:4-6月Hb<100g/L,6-36月Hb<110g/L,MCV<80fl,MCH<28pg,MCHC<32%.其中Hb位于90-100g/L为轻度贫血,Hb位于60-90g/L为中度贫血,Hb位于30-60g/L为重度贫血。消瘦诊断标准: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中位数量-2SD。肥胖诊断标准: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者。体重低下诊断标准:体重低于同年龄同姓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量-2SD。生长迟缓诊断标准:小儿身长低于同年龄同姓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1.4根据研究目的对存在异常问题的儿童家长进行喂养知识培训,对贫血患儿进行一个月的铁剂补充,铁剂1-2g/kg.d,肥胖儿给予食物指导,增加运动量等治疗。

2、结果

2.1各种异常情况的总体患病率

缺铁性贫血消瘦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

20.75%0.375%12%0.25%0.75%

2.2各年龄段的异常情况患病率

年龄组缺铁性贫血消瘦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

0-3月04%2%1%

3-6月25%1%13%01%

6-9月44%1%14%00

9-12月39%012%00

12-18月34%012%00

18-24月11%011%01%

24-30月8%016%01%

30-36月5%1%14%2%2%

2.3轻、中、重度贫血的总体及各年龄段患病率

年龄组患病率

轻度中度重度

0-3月

3-6月22%3%0

6-9月37%7%0

9-12月35%4%0

12-18月31%3%0

18-24月11%00

24-30月8%00

30-36月5%00

总体18.625%2.125%0

2.4调查发现纯母乳喂养占68%,人工喂养占9%,混合喂养占23%,在纯母乳喂养中贫血发生率为6%,人工喂养8%,混合喂养6%,贫血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而肥胖发生率在纯母乳喂养占比例为4%,在其它两种喂养方式中占8%,纯母乳喂养肥胖发生率低。调查还发现很多家长辅食添加知识匮乏,对辅食添加的时间、种类、数量、顺序等知识不十分清楚。

2.5干预措施: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铁剂1-2g/kg.d,治疗时间是一个月,并从饮食上指导儿童加强含铁多食物的摄入,一个月后复查血色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肥胖儿建议采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加强体育运动,增加户外活动运动量。营养不良患儿进行饮食指导,提供适当维生素营养素。干预后发现肥胖及营养不良效果缓慢。

3、讨论分析

3.1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发生率是20.75%,肥胖是12%,说明营养性缺铁贫血与肥胖在婴幼儿疾病中占很高的比例。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在3-18个月,大多数为轻度贫血,此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成倍增加,因此,加强此期婴幼儿各种营养是重中之重。肥胖在0-3个月发病病较低,其余各年龄段发病率,均超过10%,无明显差异。而营养不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重视度提高、保健意识增强患病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3.2通过调查分析多发原因: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围产期因素、婴儿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的时间、方法有直接关系。(1)母亲孕期中重度贫血、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储铁不足容易发生贫血。(2)6-12月龄小儿部分仍单用母乳喂养,有的家长仅在母乳不足时才在较大月龄开始添加辅食,而不是在6个月及时添加,错过了训练孩子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3)虽然在6个月及时添加,但辅食添加知识匮乏或知识老化,仅添加稀粥、谷类、饼干等淀粉类食物,造成辅食添加的不平衡。(4)添加的辅食营养密度低,例如单纯喝粥,粥过于稀,未添加其他的营养物质,营养密度低,不能为孩子更多的能量和营养。(5)过早添加辅食。在出生后2-3个月即添加辅食,由于婴儿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差,过早添加会加重婴儿身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铁吸收下降。另外辅食没有母乳干净,容易污染,过早喂给孩子,会导致孩子腹泻,铁丢失多。(6)添加辅食后,放弃或不以母乳为主喂养孩子也会造成营养素缺乏。婴幼儿肥胖的发生原因:一部分是胎儿肥胖的延续,大部分是养育上不科学、不合理,而研究发现问题又大多出现在人工喂养上,很多家长忽视母乳喂养,实际上,母乳喂养的乳汁的成分会随着宝宝食量的增大而改变,直到一定的防止宝宝体重过高的作用。而母乳替代品含有大量的淀粉万分,营养单一,加上许多父母怕孩子吃得过少,因此不断加量,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肥胖。对肥胖儿调查还发现运动量少是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社会居住城镇化,家长因为安全问题或无人看管,经常把孩子独自锁在家里,儿童缺少户外活动,看电视打游戏时间过多,能量得不到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堆积下来就形成肥胖。

4、干预措施

通过对家长进行辅食添加、合理喂养知识、肥胖、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危害知识的培训及营养素补充的指导,对营养性贫血患儿及时进行铁剂治疗,经过上述干预,90%以上轻度贫血患儿,在一个月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食欲好转,面色改善。肥胖患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患儿效果改善缓慢,原因是这几种疾病应视为慢性病管理,不应该期待获得很快的治愈效果。

5、建议

儿童健康应从胎儿抓起,加强孕期、哺乳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科学合理添加辅食,儿童保健医生应该做到:教育家长重视儿童健康体检,提高查体率,加强婴幼儿喂养及辅食添加知识的培训,定期筛查血色素,早期发现贫血患儿,早期治疗,提高我市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儿童保健学/黎海芪等主编.—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2]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周晓萍.

[3]海南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5(6)1347~1348王洁郭秀风等.

[4]儿童问题咨询实用手册,生理卷钱志亮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