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探讨

闫政牛小红张晓

临泽县医院消化科甘肃张掖7342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法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各400例,观察组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黏膜染色,并多点取材活检;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仅在肉眼镜下所见情况下进行取材活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胃癌178例,早期胃癌36例,检出率为20.22%,对照组胃癌127例,早期胃癌15例,检出率为11.8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检出率比较高,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胃镜;染色;活检;早期胃癌

胃癌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临床根治胃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且手术效果和胃癌病情进展、扩散范围以及癌肿程度等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胃癌患者在病情早期接受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中晚期胃癌虽然可以及时进行手术或者化疗等方法予以治疗,但其5年生存率依然比较低,仅为40%左右,而转移范围较大的则低于20%[1]。由于早期胃癌发展至中晚期胃癌的时间为3年左右,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高。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非常利于胃癌的治疗。为了探讨采用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法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本文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各400例,观察组男260例,女140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40岁,平均年龄为(54.25±6.33)岁。对照组男282例,女118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40岁,平均年龄为(49.75±5.44)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400例,均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在此基础上基础上选择性的进行黏膜染色,并根据黏膜染色的情况,多点取材活检;对照组患者400例,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仅采用肉眼镜观察,并根据所见情况进行取材活检。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胃癌178例,早期胃癌36例,检出率为20.22%(36/178),对照组胃癌127例,早期胃癌15例,检出率为11.81%(15/127),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临床诊断胃癌时,进行普通胃镜检查,可以结合胃腔内形态变化进行实际观察,而对影响正常观察的情况,则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冲洗、清理血液等,从而使录像或者照相可以对病变情况有大概的了解[2]。由于胃癌很难从病变位置、形态等方面得出十分肯定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活检等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查,从而协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采用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则是临床诊断胃癌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对疑似胃癌的患者而言,进行活检时要根据癌变特征,在可疑部位取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检数量,根据不同部位,分别送至病检,但是实际中,很容易受到炎症等因素的影响,对取点及取材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漏诊或者误诊。

色素胃镜检查则是根据胃黏膜及病变组织不同染色剂、吸收不同的特点,对胃黏膜进行染色并指导检查。色素检查法可以更好的了解胃黏膜情况,其中的生物活体染色法则可以清楚的了解癌肿浸润范围[3]。胃镜检查主要是通过采用生物活体染色法指导活检,从而对胃癌进行确诊的方法,检查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明确询问,并进行常规体检,为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生物活体染色检查时,首先要严格按照常规步骤进行操作,对可疑部位喷洒甲苯胺蓝10ml,在5min后冲洗观察,通过察看胃黏膜图像,对着色异常的部位取活检,数量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异常部位比较多,异常点比较分散,则要增加取材点,对没有着色异常的部位则进行常规活检即可。

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且有胃溃疡病史或者相关症状,则可以判断为胃溃疡,经治疗无好转、X线检查、贫血等疑似胃癌的患者,需要在检查中多加注意。胃溃疡发生癌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且胃窦部癌变比较多,特别是小弯侧。因此,对于40岁以上高发年龄段的患者胃窦部溃疡都要及时进行染色活检,以便及时检出或者排除胃癌的可能。和生物活体染色指导活检相比,普通胃镜检出率比较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0.22%(36/178),对照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1.81%(15/127),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相关研究结果比较接近。

综上所述,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检出率比较高,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萍香;余勇.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诊治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6(20):326-327.

[2]陈晓宇.早期胃癌形态学表现和诊断体会[J].胃肠病学.2013,7(25):152-153.

[3]杜玉秀.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6(05):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