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 1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孙丽红

孙丽红(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吉林白山1347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63-01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血液迅速流失于血管之外,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的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血液流失于体外或体腔内,也见于骨折等发生巨大血肿、血液流失于组织间隙。快速失血量达全身总血容量的20%(800ml),组织灌注不良,血流动力学紊乱,即可发生休克。十几年来,通过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我们体会到以下几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急救时应快速、敏捷、熟练、准确无误

迅速将病人安置抢救室内,给予恰当的处理、止血、吸氧,报告医生。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将上身、下肢均适当各抬高10°—30°,有利于呼吸及下肢静脉回流并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宜用套管针开放两路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快速补充血容量,并保持呼吸通道通畅。

2遇有不断出血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遇有不断出血者,除急速补充血容量外,应尽快止血。四肢动脉出血时,按解剖部位上止血带,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肝、脾破裂有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手术止血。在休克状态下手术会增加危险,但不止血,休克不能纠正,因而要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止血,不能因血压过低、犹豫不决,失去抢救的时机。

3休克病人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3.1神志意识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病情急、进展快、应设专人护理,在抗休克的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护病情。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机能上好,脑缺氧轻,病人神清,伴兴奋、烦躁不安、焦虑,这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休克很容易纠正;当机体失代偿后脑缺氧加重,病人精神状态逐步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感觉迟钝;休克发展到晚期,病人即昏迷,如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而合作,或从淡漠转为对答自如,都说明脑循环改善。

3.2血压与脉搏每隔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作记录,情况稳定后可改每小时一次。休克病人的脉搏增快在早期即可出现,脉率变化往往在血压变化之前。如脉搏出现细速至微细缓慢甚至无脉则提示休克加重,应及时处理。血压降低是休克的主要表现之一,收缩压大于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表示灌流量好,收缩压小于8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表示灌流不好。

3.3皮肤、粘膜和肢体温度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早期由于微循环灌注不足,一般早期表现为肢体发凉,皮肤湿冷,自觉口渴,皮肤粘膜苍白。休克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四肢厥冷、皮肤粘膜由苍白转为紫绀、出汗;休克晚期全身广泛出血倾向,除出现皮下瘀点、瘀斑外,还可有便血、呕血等内脏出血。

3.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氧气浓度不宜超过40%,流量2-4升/分,遇头面部骨折者,一定彻底清除呼吸道内血块、积液及异物,遇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一通气管道以利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3.5尿量休克时尿量的多少可以反应肾血流量的良好与否,是观察休克变化简便而有效的指标,休克病人应在无菌条件下插好留置导尿管,以便观察每小时尿量。在正常肾功能条件下成人尿量要超过30ml,凡每小时尿量不足25ml提示机体有效循环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

3.6及时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快速输液时,要注意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

3.7应用升压药的护理刚用升压药时或更换升压药时,血压常不稳,应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根据血压的高低,适当调节升压药的速度,待血压平稳与全身情况好转后改为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静点升压药时应随时观察有无液体外渗,以免升压药物致组织坏死。

3.8心理护理严重创伤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甚至绝望等,担心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因此护士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通过温和易懂的语言安慰和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来势紧急,需要我们有娴熟的业务技巧、机智灵敏的头脑、优良的素质及高度的责任心,进行熟练而快捷的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