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红藤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复方红藤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王俊英邢淑华

王俊英邢淑华

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红藤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79例予复方红藤胶囊治疗,对照组187例口服金鸡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75.9%,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红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复方红藤胶囊;制备工艺;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性疾患,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临床上通常合并有其中的任何2个或多个器官/部位的炎症,而又以同时合并输卵管炎最为常见。急性PID的远期后遗症主要为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及宫外孕等。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后遗症,我科对17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自拟中药口服治疗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介绍如下。

1.制备工艺

1.1复方红藤胶囊的处方组成红藤15g,败酱草15g,赤芍10g,炒枳壳15g,茯苓10g,制香附10g,广木香6g,玄胡15g,炒白芍20g,炒杜仲15g,仙茅l0g,淮山药15g,炒白术10g,芡实15g,石见穿15g,三棱10g.

1.2制备将以上中药按照配方配料,先行炮制、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装0号胶囊,使每粒胶囊装药粉0.4g即得。

1.3工艺流程配料→炮制→烘干→粉碎→过筛→混匀→取药粉→装胶囊→检验→合格→包装→入库。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266例为2008年12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由上海市卫生局及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编著的《妇产科诊疗常规》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均有性生活史,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48岁;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者6年。已婚者201例,未婚者65例。全部患者均进行相关病史采集及妇科常规检查,按患者就诊编号,对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9例,对照组187例。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年龄、婚否、病程、病情表现)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資料比较(x±s)

2.2病情分级标准(1)评分标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0~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0~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0~5分;下腹腰部酸痛肛门坠胀0~3分;带下增多0~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2)病情程度分级:以上累积分在15分以上者为重度;10~14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全部病例均经血液及其他检查,排除宫外孕、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器结核、盆腔脏器恶性病变等疾病。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口服复方红藤胶囊,3次/日,4粒/次,温开水送服,连服14d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

3.2对照组口服金鸡胶囊,3次/日,4粒/次,温开水送服,连服14d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禁止服用其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西药物。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积分为0。显效:体温下降或正常,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体温下降或正常,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变化,积分降低小于l/3。

3.2治疗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虽然前人没有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祖国医学“热入血室”“带下…瘕瘕”“不孕”等范畴。此病多因六淫所浸、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等伤及气血冲任所致。临床多以湿热郁滞为主,病位在冲任及子宫。但由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致使患者正气亏虚,因此患者多表现出虚实夹杂的症状。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治疗此病当标本兼治,以补虚为本,祛湿、热、瘀三者为标。故临床治疗方法多为清热化湿,益气养血,祛瘀通络为主。

复方红藤胶囊中,红藤、败酱草为君药,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茯苓清热利水,化湿健脾;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杜仲补肝肾,行血脉;炒枳壳、制香附、广木香、玄胡索均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腹痛甚,肛门坠胀者用白芍;腰酸痛,全身乏力者有炒杜仲,仙茅;脾虚,胃脘不适者有淮山药,炒白术;白带量多,色黄者有芡实,有包块者加石见穿、三棱[3]。全方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益气健脾、调经止痛之功效,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气血同治,清补相合,融扶正祛邪为一体,使正虚得以补益,湿邪得以消除,从而诸症皆消,病体自愈。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妇产科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0

[2]金玉英,陈昕,张佳,等.盆腔炎150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9):557-558

[3]李一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疑难病症5则[J].新中医,1996,28(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