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LC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肖鹏

肖鹏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治疗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接收的行LC中转开腹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导致LC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主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其中胆囊萎缩、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以及胆囊壁增厚为主要原因,且均导致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晰或瘢痕化;其他14例患者均为被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肝胆管与胆囊管解剖变异、术中失血过多以及气腹构建失败为主要原因。结论: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为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对适应证、手术风险等进行合理评估,同时要严格操作技术与规范,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76-01

LC较之于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其临床采用率较高,但也存在部分患者中转开腹治疗的现象,或与胆囊本身因素、炎症反应因素以及LC技术因素等有关[1]。我院接收的LC手术治疗患者中,有39例为中转开腹,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接收的行LC中转开腹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51.0±5.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以及CT检查后确诊为胆囊炎伴胆囊萎缩、胆结石症,22例为急性,17例为慢性;本组39例患者中,7例伴高血压疾病,4例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2例为合并性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

1.2临床表现本组39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剑突或右上腹部疼痛症状,病程最短的为2个多月,最长的约为12年,且病情反复发作者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前期按胃炎治疗,并未见显著效果。症状多发作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饱餐或进食油腻之后,过程中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症状,极少部分患者存在短暂性黄疸症状。

1.3统计分析记录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对中转开腹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与住院时间情况: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19d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15.9±1.7)d;未见胆瘘、切口感染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b)本组患者中转开腹情况:本组39例患者中有25例(64.1%)患者为主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其中胆囊萎缩、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以及胆囊壁增厚为主要原因,均导致胆囊三角去解剖结构不清晰或瘢痕化;其他14例(35.9%)患者为被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肝胆管与胆囊管解剖变异、术中失血过多以及气腹构建失败为主要原因。

3讨论

3.1LC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a)胆囊萎缩。常见于慢性胆囊炎且伴胆结石患者中,由于慢性炎症反应时间长、胆囊组织增生,丧失了原本清晰的解剖结构,加大了LC术中分离难度,若继续LC术治疗则会对胆管造成损伤,为此要转为开腹治疗[2]。

(b)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当患者伴长期反复发作病史时,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反应刺激,会使周围组织与胆囊区发生粘连,以致形成致密粘连或束带模性,患者置镜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若继续进行,则面临大量失血危险,故而极有必要转为开腹治疗。

(c)胆囊壁增厚。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中,若患者持续腹痛时间超过72h,其胆囊便会处于亚急性炎性反应状态,充血水肿严重,致使胆囊壁增厚,LC术中采用胆囊抓钳时并不能较好固定胆囊,且会对周围组织或系统造成损伤。为此,当发病时间超过72h时不建议行LC治疗,而建议其行开腹手术治疗[3]。

(d)其他原因。本组39例LC中转开腹治疗的患者中有14例因肝胆管与胆囊管解剖变异、术中失血过多以及气腹构建失败而被动转为开腹治疗。由于胆囊动脉或胆管变异患者行LC治疗时,大部分患者出血较多,会影响手术视野,出血点多不清晰,必须要采用缝扎或钛夹将其夹闭,但止血难度较大,故而应及时转为开腹治疗;气腹构建失败常见于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中,尤其当患者脐部存在粘连增大主镜孔建立难度的患者,其主镜孔的建立应采用开放式方法(一般取患者剑突部位2cm偏右2cm处),为此要及时转为开腹治疗[4]。

3.2预防

(a)做好术前评估与检查。虽然LC的临床采用率极高,但不排除部分医院出于推动新技术发展目的,而放宽LC适应证范围;再加上经验不足,术前评估与检查不全面,中转开腹率较高,为此,要做好术前评估与检查,在源头上降低中转率。

(b)优化操作。临床医生应做好岗前培训,使其熟知三角区解剖结构,且动作熟练,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医疗器材,掌握LC技术特点,能够克服部分缺陷,医生务必要在直视下操作时能够合理使用电凝钩等。

(c)提高心理素质。临床手术医生应加强对LC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作为风险手术对待,由于解剖变异多,术中极易出现严重粘连或其他意外,医生要沉着冷静、耐心细心的处理,对不能成功实施LC术的患者应找准中转开腹时机,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生命健康负责[5]。

综上所述,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为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对适应证、手术风险等进行合理评估,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齐文海,井自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2(03):120-122.

[2]顾大镛,徐俊华,潘洪涛.LC中转开腹手术原因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2(03):1156-1157.

[3]白永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6(06):610-612.

[4]缪文忠,蒋建龙,孙家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06):788-789.

[5]王旭,余华.LC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肝胆外科杂志,2012,10(06):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