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师的任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新形势下教师的任务

段绍康彭继云

段绍康彭继云云南牟定县茅阳初级中学675500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授业解惑,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概括起来,教师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拥有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的学生思想复杂、情绪波动,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抗干扰及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经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而容易滋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尤其是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想接受新鲜事物,因此行为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出现问题后又采用不正常的方式和手段逃避责任,这一切都跟心理是否健康有关。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疏导,问题就会越积越大、越来越多,甚至会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一个“坏学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应该和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认为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就不会有心理问题,平时的教育重点只放在自认为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等同,或者干脆用德育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现在许多教师对德育紧抓不放,但德育仍然“亮”不起来,心理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其实育人更应该放在首位,在育人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了估量的巨大作用。一个成绩优秀的人,假如人格不健全,也只能算作一个半成品,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废品,只有在健全的人格基础上,人才可能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质疑精神就是敢于提出问题。传统教育,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解答问题,教师讲,学生听已成定律,学生很少提出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这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所培养的学生都是没有特长的“齐头兵”,大大削弱了教育的力量,是教育陈式化和一般化的体现。敢于质疑是取得更大进步的基础,是学习兴趣的前提,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的激情,简单地讲,学生就能想得更多更远,这正是迈向成功的起点。回忆一下,世界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都是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随便打发,更有甚者,把此类学生归入不安分守己、自不量力、异想天开的异类,从而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一个个极有可能成才的人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无情扼杀掉了,到头来反而责怪学生恨铁不成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损毁了学生,因为是你斩断了他们有可能成功的萌动,是自以为是的刻板教育模式和僵化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他们发展的空间,而使他们变得平庸。这验证了一句话,“没有不能成才的学生,只有平庸的老师”。因此,给学生创造质疑的空间,鼓励质疑,是教师必须提倡而且要去努力提高的必备素质之一。

三、激励学生学习

激励学习,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视作乐趣而不是累赘和负担。厌学情绪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不应当是抱怨,而是要设法改变这种局面,变厌学为好学,变被动为主动,要创造灵活机动,形式各异的激励机制和激励空间。鼓励和肯定学生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多向学生灌输成功的可能和信息,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取得神奇效果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比施压或批评的效果要轻松、明显、可观得多。激励学习,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激活学习的积极因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疑难问题抱有一颗好奇之心并有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习一旦进入这样的氛围或状态,学习道路上所有的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老师也没有必要吃力不讨好地喋喋不休,因为主观能动性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是任何外力都无法达到的,从这方面讲,激励学习应该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教育的终结目标是培养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重要前提就是独立思考。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要大力提倡、最需要坚持的。假如没有了独立思考,一切都是不符实际、形式主义的叫嚷。因此,要创新,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纵观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他们的教育形式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也不中规中矩,在国人的眼里,他们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国人是不能与之相比的。在许多答卷上,根本就不允许存在类似我国的标准答案,这就是他们国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能独立思考是人与其它一切动物的最大差别和优势,高分低能几乎成了我国教育的一大怪圈,中国学生往往能在一系列的国际竞赛中捧回一尊尊奖杯,但在发明创造上却屡屡追赶不上国际的步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所占有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少之又少,就是教育没有突破独立思考的瓶颈。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假如人人都能独立思考,每个人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竭的“金矿”,那世界会是怎样的光华灿烂。因此,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师最值得提倡,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教师是“人类灵活的工程师”,同时教师的任务也是艰巨的,教师的任务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充实任务,最终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