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中老年的中医骨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有关中老年的中医骨科护理

邵卫华

邵卫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医院山东济宁2720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427-02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空巢问题的发展,我们应重视中老年人的中医骨折护理。许多老年人骨质疏松化,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滑倒,跌倒现象,进而导致骨折的发生。由于老人的身体素质减退,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存在,很多人术后护理康复较慢,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中医骨科方面的护理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进行人性化关怀,以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可减轻子女的照顾的负担。

【关键词】中老年中医骨科护理

一老人骨折后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失眠

引起失眠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因素:病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对同房病友以及护士、医生的不了解。医院的嘈杂声比较大,对病房灯光的不适应。(2)心理因素:对本身疾病的焦虑,害怕伤口不愈合,担心日后功能的康复,留下后遗症,甚至肢体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担心医疗费用高昂,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与家人见面的次数减少,内心感到寂寞,孤独。(3)术后的不适感:术后疼痛,术后24小时疼痛感最强,病人常难以忍受。体位不适,术后肢体禁止活动,固定于某一个姿势,使病人肢体感到麻木,疼痛,并且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4)尿潴留,腹胀等手术并发症:手术中使用麻醉剂,术后紧张,疼痛等原因。易造成病人尿潴留,使病人感到痛苦,夜间难以入睡。

(二)伤口不容易恢复

1.负氮平衡:首先,由于骨折之后活动不便,病人长期卧床,进食量减少,并且加上病痛的折磨,病人食欲显著下降。其次,由于病人心情郁闷,郁郁寡欢,不愿进食,最后,缺乏膳食营养,家属对于营养饮食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进行营养搭配,使病人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

2.术后体位不当:病人极其家属知识缺乏,对具体护理方法缺乏了解。医生极其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到位。使患者不能很好的恢复,延迟愈合,甚至是畸形愈合。有些病人会形成压疮。压疮是因为长期卧床造成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良,皮肤缺乏营养,使皮肤溃疡,糜烂,难以愈合,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老年人如果脂肪组织薄,加上骨折之后长期卧床,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料护理,容易形成压疮。

3.中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首先,经过更年期之后,中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难以应付病痛的折磨。其次,骨折创伤是一种应激反应,老人常难以承受,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中老年人多有老年病,病魔缠身,合并有其它疾病综合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症等,有些疾病甚至有饮食限制。

4.钙缺乏: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原因,多数人都有缺钙现象,也有的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病。

(三)便秘

1.首先,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腹肌减弱,肛门括约肌肌力减弱,胃肠敏感性下降,食物残渣难以向下推进,食物残渣长期在体内滞留,吸收水分,形成便秘。

2.排便习惯的改变,长期卧床,不能进行正常的大小便,排便姿势的改变等,使病人一时难以适应。造成正常的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

二中老年骨折后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改善失眠的护理对策:

1.耳穴埋籽法及外敷涌泉穴法

通过内关穴、神门穴、三阴交穴进行埋籽,每天按摩3-5次。耳穴埋籽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可以起到很好的镇静安神宁心的效果,并且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抑制或兴奋作用。使用朱砂对涌泉穴进行外敷,其基本原理是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还是经络气血运行的起点,药药与穴位相配,从而使心火下于温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然后心肾则相交,水火则相济,最终达到良好的睡眠效果。

2.睡前按摩法

良好的睡前按摩能进一步消除疲劳感、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沟通表里,进而达到阴阳平衡,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症。

3.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医护人员在夜间治疗护理时应集中进行,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避免惊醒患者,引起患者的失眠。进行入院宣教,向病人介绍医院的环境,使病人熟悉周围的环境,介绍室友之间互相认识,相互之间病情交流,熟悉彼此。减少焦虑的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二)促进伤口的愈合

1.饮食护理

中医骨科病人的饮食要求通常与常人不同,一般通过舌象观察,因为舌象会通过病情的变化而迅速反映出来,并且也能客观有效地反映病情。我们可以通过舌苔的变化进行辩证饮食。

对于骨折病人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应多吃含钙食品,如牛奶,奶酪,坚果,豆类,鱼油及维生素D等。钙是一种安全营养素,吃得多,排的也相应多,不会在体内积聚,造成中毒。

(2)患者应该禁吃含有植物酸的食物,例如糙米,糠麸、这是因为植物酸会阻碍人体对钙的进一步吸收;同时不要吃含有草酸的食物,诸如如菠菜和大黄,这是因为草酸盐会阻碍吸收钙。

(3)补钙食物与钙剂不能同时服用,因为进餐使胃酸分泌量会增多,会对碱性强的钙进行稀释,与此同时,食物中分解的葡萄糖会吸收一部分钙。

(4)摄入足量的蛋白质,特别注意的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不是愈多愈好,因为过量的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不利于伤口愈合。

2.术后保持正确体位

术后及时正确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患者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于术后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尽量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作,入微地观察病情,要在病情允许,患者耐受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患者安排尽可能舒适的体位,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3.动静结合的理念

动静结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内部固定与外部功能锻炼相结合,静就是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动即加强功能锻炼;静则是固定的最基本要求,固定既能减轻骨折带来的疼痛,又能控制骨折断端的不利活动,从而保持复位后的功能位置。如果固定不恰当,会带来严重后果,严重者还会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甚至不能愈合;对患肢肢体的适宜功能锻炼会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如进行小夹板固定,既能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又使组织尽快的修复,使肌肉的舒缩功能加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接受阳光的照射,促进钙的吸收。动和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促进便秘的改善

1.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对因骨折后卧床造成的排便环境,排便姿势的改变,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保护患者的自尊,恢复正常的排便规律,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2.腹部按摩: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应指导患者及家属经常按摩腹部,指导患者用手的大鱼际小鱼际在其脐周沿顺时针方向适度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或餐前2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以促进肠蠕动。

3.合理饮食:食物不能过于精细,粗细粮搭配,并且不能轻视豆制品的摄入,麦片粥,全麦面包的经常食用;多吃水果和蔬菜,因为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牙齿不好的老年人,也可吃带馅的食物,例如蒸饺、包子、水饺等。中医还提倡黄滑松茸对便秘的改善作用。

三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钙的流失,造成骨质疏松,在跌倒或用力时,容易形成骨折。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比较慢。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当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促进其康复,更好的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赵淑娟.老年骨质疏松及合并症的护理[J].山西中医.2002(4).

[2]孙丽萍.骨科患者术后失眠的中医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杂志,2011(11).

[3]许树柴,袁凯,刘军,王强.中医骨科小夹板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6).

[4]殷红秋,,王芳.骨科病人的舌象与饮食[J].交流园地,2007(9).

[5]孙建华.浅谈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