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分析

陈恒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某院66例神经内科疾病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常规治疗法,观察两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78±5.57)天,总满意率为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88±6.74)天和66.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57.58%,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脑梗塞及预防复发方面取得的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致残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内科疾病;应用体会

引言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现今人口年龄分布的变化(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等,神经内科疾患已成为当今临床上众多疾患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神经内科的疾病类型相对较多,有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等。

近年来神经内科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致死率也逐渐升高。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神经内科疾病也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梗塞主要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或缺血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疾病,其主要类型包括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及脑血栓等。该病患者多数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以头痛、头晕、恶心等为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偏瘫、脑疝、昏迷等,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帮助患者恢复。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命质量,某院对66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某院66例神经内科疾病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0例,13例,所占比重分别为:60.61%、39.39%,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83岁、40岁,平均为(50.12±1.24)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4例,所占比重分别为:60.61%、39.39%,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84岁、41岁,平均为(50.65±2.16)岁;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疾病诊断标准;②不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③意识清楚;④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肿瘤疾病;②有精神疾病史或意识障碍;③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研究。

分析两组年龄等资料,P>0.05,可参与研究。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双嘧达莫,其中包括营养脑细胞、降脂、调节血压、降血糖、脱水、安慰剂治疗,并指导合理开展体育运动、合理控制饮食、纠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每天服用0.1g,每晚睡前服用,长期服用。

1.3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和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体温、血压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减少,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无效:治疗后不良反应没有变化,反而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

经过分析对比,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78±5.57)天,总满意率为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88±6.74)天和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分析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57.58%,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是关于人体神经方向的二级研究学科,不属于临床内科概念。其主要是诊治临床上的脑部炎性反应性疾病(脑膜炎、脑炎等)、脑血管类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坐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以及偏头痛、脊髓炎、痴呆、癫痫、遗传病等。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病情较轻者,通过临床诊疗和日常康复锻炼等可逐渐恢复其原本状态;病情较重者,可能会遗留后遗症(手麻、瘫痪等),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伤害和负担;病情严重者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防治神经内科疾病,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内科中脑血管类疾病展开相关概述。

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多发病,在中老年人当中尤为多发,近年来发病年龄呈现下降趋势。脑血管疾病的损害严重,危及生命健康,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分为两种,即一级、二级防治,一级防治对象为高危发病风险的患者,对其予以用药防治,预防疾病;二级防治为对已经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防止病情发展,避免治疗后病情复发。

脑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往往起病急骤,且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状态下发病,其发病的关键原因在于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通过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活化产生聚集作用,而刺激血小板聚集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胶原、ADP、凝血酶以及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等血小板聚集物分泌增多,加速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转化为纤维蛋白,进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血液黏稠度增加亦会提高血小板聚集率,形成恶性循环。

脑梗塞的发生还和其他因素存在关联性。比如说不良嗜好以及遗传因素等等。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脂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高危因素。其他元素包含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甘油三酯上升、吸烟、血清脂蛋白增加等。患者经CT、MIR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部高密度出血灶及局部脑梗死,若未及时给予合理治疗,不仅会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还可影响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使患者生命健康遭受威胁。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最常用的解热、消炎、镇痛药之一,属于水杨酸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近年来又发现其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阿司匹林进入人体之后,通过与环氧化酶中的羟基发生乙酰化反应,从而消弱COX活性,对AA向A2转变途径进行干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环氧化酶合成。进而解除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且肠溶片可由肠道完全吸收,最大限度降低拜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在此同时,也能够起到阻止血小板释放、凝集的效用。利用此法取得治疗脑梗塞疾病的效果。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规格为25mg、4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心血管疾病。

本文研究过程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和预防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该药在治疗中有抑制血栓形成、控制患者病情、修复神经功能等作用。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束语

总之,和对照组治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方面取得的效果更好,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脑供血,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建平吕伟华孙五美.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8)

[2]刘晓辉.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03)

[3]冯爱敏唐晓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3)

[4]朱金虎.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