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与探讨

许瑞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处理是灭菌成功与否的关键。灭菌的成功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的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的要求。本文主要是通过影响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针对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复杂性,提出各种配合清洗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保证清洗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灭菌成功率,确保诊疗诊疗科室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医疗器械;污染;清洗质量

目前一次性医疗器械在各大医院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普及,但是仍然有很多器械无法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这些医疗器械还是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然后发放到科室使用并且回收灭菌后再进行反复的使用[1]。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供应到各个临床科室的物品均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应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和消毒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医疗器械的清洗状况以及存在的弊端

1.1一般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容易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主要是因为对器械清洗不够重视,刷洗不够仔细,难洗的部位被忽略或者遗漏,所用的洗涤剂或清洗方法不当等。

1.2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残留的蛋白质、粘液、血迹、脓迹等有机物会妨碍微生物与消毒物质的接触,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将形成细菌的保护膜,影响灭菌剂的穿透,从而影响到灭菌效果。

2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医疗器械结构的复杂性

大部分的医疗器械带有齿槽或关节,甚至还有细孔、缝隙、窄盲管,此外各种腔镜中还含有细长的管腔,由于它们结构复杂、精细,易隐藏污垢,给清洗造成一定困难,容易引起清洗的不彻底。

2.2在物品上残留的有机物的数量和污染的状况,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没有及时处理和做好保湿工作,一段时间后,机械的关节牙槽等等有机物容易干枯附着,清洗时清洁剂很难渗入,不能彻底去除器械上面的有机物,直接影响器械的清洗效果[2]。

3医疗器械清洗的常用方法

医疗器械清洗的常用方法有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3.2手工清洗

对于精细、精密、尖锐、管腔的器械,不能浸泡于水中的器械,以及严重污染,或用机械无法清洗的器械,必须采用手工清洗。手工清洗包括初步清洗、清洁剂浸泡、刷洗、漂洗、清水冲洗、润滑和干燥等过程,清洗可根据不同的器械选择针对性的清洁具,但如长毛刷、水枪、棉签等等,若有锈迹的器械,可以用除锈剂浸泡后再清洗,不可强行擦洗以防损伤器械。

3.3机械清洗

机械清洗包括全自动清洗和半自动超声波清洗。全自动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一般用于可分拆或结构简单的器械,在批量清洗时,器械在清洗机内不能叠放过密,机械清洗方法它比手工清洗好,因为它可以清洗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具有清洗质量稳定和清洗效率高的特点,但仍然不可完全代替手工清洗。使用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在清洗前必须先清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主要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部小的碎削,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

4.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关键

医疗器械清洗不论是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洗前的预处理是彻底清洗的一个关键步骤。

4.1无论采用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清洗前的预处理最为关键,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回收的器械上如果沾满较多的肌体组织残留物和血源性污染物,在进行清洗分类的同时,应进行有效清洗。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器械应充分拆开轴节、齿槽打开后浸泡在多酶清洗液,管腔内应泡满清洗液,浸泡至少两分钟以上,使器械上的污染软化、松解。若污染严重或者污染物已干,浸泡的时间应延长到五分钟以上[3]。

4.2根据我院现阶段的清洗操作流程,大部分的手术器械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一些特殊器械则使用1:200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手工清洗,配合半自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对带有狭窄盲管、细孔、缝隙的器械应先取出针芯,放在含酶洗涤剂中,并用超声机振动,使管腔、细孔、缝隙中的污物迅速剥离、脱落,最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以达到彻底清除附着在器械表面的血迹及分泌物等的目的,对有管腔的器械应采用高压水枪冲洗、专用器械刷刷洗、盲端用棉签擦拭,然后用气枪吹干。在清洗的过程中,针对清洗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将其解决,才能有效地提高清洗质量。

5结论

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4]。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清洗前的预处理。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必须加强手工清洗的过程,优化清洗流程,且选用必要的清洗工具、适合的水质、热能、清洁剂、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是提高清洗效果的关键,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芬.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476-478.

[2]李保华,田维琴.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63.

[3]马晖,赵玛丽.影响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7):125-126.

[4]黎彩银.影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33):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