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愉快教学于初中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融愉快教学于初中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蒋荣丽

蒋荣丽(桂林市雁山中学广西桂林市541006)

【摘要】愉快教学,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探究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愉快;教学;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效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沉闷地课堂气氛,单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因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数学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通过进一步深入开展和推行素质教育,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让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兴致勃勃中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使他们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妨采用一些愉快教学法。愉快教学,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探究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提高课堂效益。

愉快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关键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初中学生好奇,生活丰富多彩,对新颖的、带竞争性、生活化和游戏性的东西有很高的兴趣,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情境化,巧设质疑情境,猜猜看,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融入初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1.猜猜看——让学生在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倡导多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过程。猜想就是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凭直觉获得感性认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力求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猜想、推理论证”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从而品尝成功的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也是提高创造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教学“垂经定理”时,先让学生动手画出一条与直径垂直的弦,然后,让学生猜猜看与这条弦垂直的直径还具备什么性质?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仔细观察图形,动手、动脑或拿有关工具测量。通过观察、分析、类比、推测,对于学生正确的猜想,给予肯定后,接着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猜想寻找正确的理由,学生在获得猜想正确的兴奋情绪下,又转入寻找多种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自己猜想出来,又经过自己证明的定理、印象深、理解透,运用起来也就自如了。因此猜猜看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欲望和创造力。

2.联系实际,展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数学的奇妙——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从中享受数学奥妙的乐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严重地脱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模仿。《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将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一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来,使学生顿感玄乎和奇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平面几何入门课时,展现高空作业的脚手架为什么要制成三角形?铁拉门为什么伸展自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这就是数学的奇妙,让学生进入一种强烈的求知境界,使他们明确“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数学来源于实际,且又服务于实际。

又如:在学指数时:“有人说,只要把报纸折叠32次,其高度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信吗?又讲“黄金分割”之前,先提问:“人们为什么感觉气温在22℃-24℃之间最舒服?二胡千斤顶放哪个位置音色最好听?符合什么比例结构的人体最美?等等。这些问题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相关内容的学习中,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求,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奇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极大热情,同时享受数学奥妙的乐趣。

3.精心设问——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体会到拨开乌云见天日的乐趣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尝误情境,不断进行教学调控,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教师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有A、B、C三个村庄,现要在三个村庄之间建一个商店,使得这个商店到三个村庄的路程相等,此商店修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大胆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因此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此商店应建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教师可马上提出:“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这样的疑问,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学生从中体会到拨开乌云见天日的乐趣。

4.快速抢答——从中品尝竞争的乐趣

一堂课上到三十五分钟时,学生已感到疲倦,大部分学生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如何提高最后10分钟的效率,让学生再次振奋起来。“快速抢答”能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课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或能速算或有巧解的问题,或是有开放性的题目。快速抢答,不仅能提高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效果,还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瞬间迸发的智慧火花,开发学生的直觉开赋,训练学生速算、巧算,快速思维的能力,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品尝竟争的乐趣。

5.夸奖评价——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课堂上学生做错了一道自认为不该错的数学题而十分懊悔时,说一句“再给你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好啊!”又如,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若同学另辟蹊经,找出了一种大家都没想到的解法,并阐明了道理时,说一句“这个同学真聪明,不但有独特的发现,而且讲出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条理很清晰啊!”这种真挚的带夸奖性的评价语,令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同时对于老师热情的激励、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很快就产生了亲切感,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师生的课堂情绪就更轻松愉快了。

总之,把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整与知识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经历等,融愉快教学于数学教学中,将知识与方法引入到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愉快教学于数学教学中是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万福,于建福主编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3]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主编的《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4]王家铧主编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当代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