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固焦生产工艺改进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捣固焦生产工艺改进探析

杨书奎

杨书奎YANGShu-kui

(邯钢矿业分公司,邯郸056000)

(HandanIronandSteelMiningBranchCompany,Handan056000,China)

摘要:为改进焦炭热性能及焦炭的反应强度,通过对捣固焦的工艺及参数改进,对配煤比进行调整等,来满足高炉对焦炭的质量需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益。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thermalperformanceofthereactionstrengthofcoke,theprocessandparametersoftampingcokewereimproved,thecoalblendingratiowasadjustedtomeetthedemandsofblastfurnaceforthequalityofcoke,aswellasimproveproductionefficiency.

关键词:捣固焦;热性能;配煤结构

Keywords:tampingcoke;thermalperformance;coalblending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院TQ520.6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0-0036-02

0引言

焦炭在高炉炼铁中起供热源、还原剂和支撑骨架的作用。大型高炉炼铁工艺中,焦炭的支撑骨架作用尤其重要,通过生产实践和高炉炼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以前评价焦炭的质量指标M40、M10仅在高炉块状带具有一定的模拟性,经历碳溶反应和高温作用,M40、M10的检测过程已经不具有模拟性。据此,提出用焦炭反应性(CRI)及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来做为评价焦炭的质量指标[1]。如何提高焦炭热性能成为目前焦化企业主要的研究课题。

1问题分析

对捣固焦炉来说,入炉煤捣固成煤饼,煤的密度增大,煤粒间隙减小。在炼焦过程中胶质体易于填满空间,气体不易析出,胶质体的膨胀性和流动性都增加,使煤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且密度增加后,炼焦过程中半焦收缩小,减少了成焦过程中的裂纹,所以可以生产冷强度更高的焦炭,而热性能主要与配合煤本身的性质有关,捣固工艺对其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捣固焦炉设计锥度小(10mm),生产高质量冶金焦时,推焦电流升高,出现难推焦的问题,被迫延长结焦时间,不但影响了焦炉的正常生产秩序,还影响后续生产。

2研究过程

2.1方法运用

淤利用岩相分析和小焦炉炼焦试验,对焦炭热性能进行测定;结合配煤实验和配合煤X值的研究,对推焦电流进行预测;二者进行结合,确定最终的配煤结构。于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对捣固装煤车进行改造,使捣固煤饼宽度变小。盂通过生产实践建立配合煤X值与推焦电流的关系模型。

2.2方案设计

2.2.1结合工业分析和岩相分析,利用小焦炉实验结果最终判定进煤质量,科学的制定配煤结构。淤单种煤特性的研究分析。对丰达公司目前使用的进场精煤全部进行取样、常规化验分析、岩相分析和小焦炉实验,分析所得数据。于岩相分析判断精煤变质程度和混洗程度。烟煤中镜质组反射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近似正比),并且不受其它岩石成份的影响,因此可用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emax判断煤化程度,其随机分布图标准偏差S表示其单一性,反射率正态分布曲线峰值和分布形状来判断混煤及混煤比例,进而稳定进厂煤质量,指导焦化生产。盂制定确保焦炭热性能指标的配煤结构。通过对单种煤热性能的分析,结合配煤原则,公司制定了多种配煤方案,并进行了捣固小焦炉实验。详见表1。

因此矿业分公司制定了肥煤:14-16%,瘦煤8-10%,1/3焦煤8-10%,1#焦煤20-24%,2#焦煤40-48%的配比结构,可以满足公司对捣固焦的质量要求。

2.2.2改造装煤车,降低入炉煤的实际密度。

淤原因:在提高焦炭热性能的同时,焦炉推焦电流不断升高,当热性能达到CRI23%,CSR63%左右时,出现大量难推焦,极大的影响了焦炉生产,结焦时间被迫延长,出现了生产及质量的问题。于依据国内7m顶装焦炉生产现状,在同等配比条件下能够正常出焦,且焦炭质量良好,7m顶装焦炉的入炉煤密度一般约0.83t/m3,丰达公司决定把煤箱平均宽度调整到400mm,使实际密度降低并与之匹配,从而降低推焦电流。减小捣固煤饼宽度,煤饼的密度保持不变(1.03t/m3),但相对于整个炭化室来说,实际密度有所降低,缓解煤在结焦过程中的膨胀量以及提高粘结性的作用,从而解决难推焦问题[2]。盂更换捣固机煤槽后挡板,将后挡板宽度调整到400mm。

2.2.3寻求配合煤最终收缩度(X值)与推焦电流的关系解决难推焦。淤建立推焦电流与配合煤X值的关系。X值是指烟煤角质层指数测定中温度730益时,体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的距离,取决于煤的自身的性质,对于配合煤而言没有加和性。长周期的生产实践,统计出配合煤X值与平均推焦电流关系如图1所示。

于根据配煤结构比例来预测推焦电流,确定合适的配煤。单种煤的X值代表了煤料收缩的一种趋势,根据经验制定配比方案,进行模拟配制,由配合煤的X值对推焦电流进行预测,最终决定配煤方案。

2.3工业应用实验效果根据小焦炉实验及模拟配煤效果,对配比1、3、5进行实验,结果如表2。

实验数据对比,配比1生产的焦炭质量最好,但推焦电流较高,容易产生二次焦甚至难推焦,此方案不能执行,而配比3、5即能保证焦炭质量,又能保证生产顺行,可以把结焦时间降低到24h。因此,最终把配比3、5确定为丰达公司配煤方案。

3技术特点

3.1利用配合煤最终收缩度(X值)来预测捣固焦炉的推焦电流,找出了工业生产中推焦电流与配合煤X值的对应关系。

3.2在实现工业生产前,利用模拟配煤实验预测推焦电流。

3.3通过降低实际密度缓解焦饼对炉墙的膨胀压力,减小推焦阻力。

3.4对装煤车后档板进行了改造,进一步缩小了煤饼,降低了入炉煤真实密度。

4实际效果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不断优化配比,焦炭的热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通过对捣固装煤车的改造及加强对配合煤X值的研究,逐步降低了推焦电流,CRI由29%降到23%左右,CSR由61%提高到67%左右,满足了炼铁大型高炉的生产对焦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海.焦炭的热性能[J].科技与企业.

[2]冯伟.捣固焦技术[J].资源与环保.

[3]黄彬弟.焦炉小烟道内衬的修复[J].燃料与化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