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中西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苏明跃

(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0例,时间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正压通气治疗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研究组(97.2%)显著高于参照组(80.0%),2组间相比较,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通气时间,研究组短于参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其临床睡眠指标得以改善,值得研究。

【关键词】中西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2-0333-0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之为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夜晚7小时睡眠呼吸暂停在30次以上,低通气指数超过每小时5次[1]。该疾病在30岁以上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在慢性呼吸疾病中较为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4.0%,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不利影响[2]。为此,本院对中西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之间),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0例,时间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为研究组、参照组,例数分别为35例。研究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45.3士9.0)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1例。参照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46.4士9.1)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4例。

2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即可用P>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对压力进行调整,这样可对其鼾声进行控制,夜间患者的低氧血症也需控制在适宜范围,若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或恢复至正常,则予以西药口服。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栓冻干粉溶剂,剂量为450mg,将其与250ml氯化钠混匀,静脉输注,一天一次,共接受2周的治疗。在此期间还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剂量为10丸,一天3次,共接受4周的治疗。

1.3治疗效果判定依据[3]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划分为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疗效指数在70%以上;有效:疗效指数介于25%至70%之间;无效:疗效指数低于25%。

1.4指标的判定依据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紊乱指数。

1.5统计学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21.0软件,当研究组、参照组2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检验P<0.05。

2结果

2.1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来看,研究组9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临床初步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引发因素与精神存在相关性,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减少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氧,临床特征常表现为乏力和记忆力衰退等,若患者长期处于低血氧状态会提升心动过速发生率,从而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4]。

既往的治疗常选择西医正压通气治疗,虽然可获取一定的成效,但是远期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从中医角度来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饮食不规律和吸烟饮酒有关,因此治疗需遵循燥湿化脾和活血化瘀的原则[5]。此次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紊乱指数也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比西医单独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其临床睡眠指标得以改善,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26(4):536-537.

[2]马彦,孙书臣,方业明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3-17.

[3]沈宁,邱梦茹,朱雪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治思路[J].中医杂志,2015,56(4):297-299.

[4]王寅,耿慧瑶,叶永铭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随访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20-222.

[5]陈忠余,赵世巧,李蔚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HIF-1α、VEGF、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3,42(5):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