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QCC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运用QCC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蔡康琴黄婷

蔡康琴黄婷(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病人中跌倒高危病人的管理方法。方法科室成立“舒悦圈”QCC,统计2013年1月-6月所评估的跌倒高危病人51例,其中跌倒6例,跌倒率11.7%,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并整改评估环节,采用PDCA循环展开小组活动,于2014年2月开始实施。结果2014年2月-7月住院病人评估58例,跌倒2例,跌倒率3.4%。结论运用QCC持续改进,对肾病科住院跌倒高危病人进行评估,加强高危病人预见性管理,能有效降低病人跌倒的发生。

【关键词】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是科室管理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问题。肾病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可由于水肿、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乏力等临床表现及长时间卧床休息造成直立性低血压、步态平衡失调等因素增加了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我科自2013年1月-6月,按照医院“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共评估住院患者高危病人51例,其中发生跌倒6例,跌倒率11.7%。为进一步预防病人跌倒发生,科室成立了“舒悦圈”QCC,运用头脑风暴法,总结分析了跌倒的原因,提出了防跌倒在“评估环节”中的整改措施,运用PDCA进行管理。现就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我科成立了QCC小组,共11名护理人员参加,其中初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1名。大专5人,本科6人。以PDCA循环展开小组活动。1.2方法1.2.1QCC理论教育成立QCC小组,选出组长1名,辅导员1名,其余为成员,并对每人进行不同的任务分工,进行QCC理论教育,使小组成员均掌握QCC的工作方法。1.2.2现况把握1.2.2.1统计2013年1月—2013年6月按《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评分≥4分的住院患者51例,其中发生跌倒6例,跌倒率11.7%。6例中正在使用降压药4例,使用利尿剂1例,使用镇静催眠剂1例,同时使用其中两种药物5例;0:01—7:00发生跌倒4例,7:01—14:00发生跌倒1例,17:01—0:00发生跌倒1例;跌倒原因中头晕倒下1例,地面湿、光线暗致滑倒1例,体位改变眼前发黑现未站稳3例,肢体乏力倒地1例;其中造成软组织损伤局部红肿1例,头部皮肤损伤2例,未检查出损伤3例。1.2.2.2利用“鱼骨图”形式,收集分析造成患者跌倒的各种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四方面:1)、患者因素:病人穿着不适宜影响活动;患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各种原因致步态不稳或肢体障碍;年龄偏大又无陪伴;白内障、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2)、药物因素:使用镇静、降压、降糖等易引起跌倒的药物。3)、环境因素:病房、厕所、走廊地面潮湿、室内光线太强或太暗、病区走廊放置如轮椅、背篓等易引起跌倒的物品、床档不能正常使用。4)、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跌倒高危病人未做重点交班;未能正确的向病人及家属告知药物易引起头昏、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病人入院后未做好预防跌倒的健康评估及宣教。1.2.2.3QCC持续改进在评估环节上持续改进,除“年龄≥70岁、孕妇、认知障碍的病人、各种原因致病人步态不稳、病人入院前有反复跌倒坠床史”病人进行评估外,对于本科入院病人中,满足以下任何一项阳性体征者均进行跌倒评估:中度水肿、贫血、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2结果通过对跌倒高危病人的筛查进行扩大,并采用PDCA循环展开小组活动,2014年2月-7月评估跌倒高危病人58例,跌倒2例,跌倒率3.4%,下降了8.3%。3讨论病人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中国医院协会提出《2007年度病人安全目标》,防范与减少病人跌倒为其中目标之一[2]。跌倒可增加住院时间和病人花费,并造成医疗纠纷。

因此护士应加强对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增加跌倒风险的预见性,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以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或减少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老年病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预防老年病人跌倒一直是医院安全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医护人员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老年病人身上[3],而忽视了其他跌倒的高危人群。肾病病人作为一特殊的人群,常出现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贫血等临床症状及需卧床休息,导致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小、平衡和步态的损害等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活动能力造成跌倒[4]。其跌倒风险不容忽视,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第一步就是识别病人的跌倒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

品管圈活动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本次通过品管圈活动对肾病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高危跌倒患者进行筛查,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了预见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跌倒风险,从而更好地为住院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经过品管圈活动,通过全员的培训,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在防止跌倒护理工作常规化、精细化和跌倒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使护士深信住院患者跌倒是可以预防的,从而提高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确保每位患者的住院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1]王琼,肾病内科病人跌倒风险的动态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3,1(11):202-203[2]奚从华金其林,张郁慧.33例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围医院,2008,12(5):35—37.[3]汪春华.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住院病人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5(16):3334。

[4]陈彩云,郭润民,车小波,等.安全评估表在肾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3(8B):20662067

来源期刊

医药界

相关关键词

品管圈 持续质量改进 肾病 住院患者 跌倒发生率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5% ~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 软组织损伤 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是科室管理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问题。肾病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可由于水肿 贫血 低蛋白血症 高血压 乏力等临床表现及长时间卧床休息造成直立性低血压 步态平衡失调等因素增加了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我科自2013年1月-6月,按照医院&ldquo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rdquo 共评估住院患者高危病人51例,其中发生跌倒6例,跌倒率11.7%。为进一步预防病人跌倒发生,科室成立了&ldquo 舒悦圈&rdquo QCC,运用头脑风暴法,总结分析了跌倒的原因,提出了防跌倒在&ldquo 评估环节&rdquo 中的整改措施,运用PDCA进行管理。现就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我科成立了QCC小组,共11名护理人员参加,其中初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名 副高级职称1名。大专5人,本科6人。以PDCA循环展开小组活动。1.2方法1.2.1QCC理论教育成立QCC小组,选出组长1名,辅导员1名,其余为成员,并对每人进行不同的任务分工,进行QCC理论教育,使小组成员均掌握QCC的工作方法。1.2.2现况把握1.2.2.1统计2013年1月&mdash 2013年6月按《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评分&ge 4分的住院患者51例,其中发生跌倒6例,跌倒率11.7%。6例中正在使用降压药4例,使用利尿剂1例,使用镇静催眠剂1例,同时使用其中两种药物5例 001&mdash 700发生跌倒4例,701&mdash 1400发生跌倒1例,1701&mdash 000发生跌倒1例 跌倒原因中头晕倒下1例,地面湿 光线暗致滑倒1例,体位改变眼前发黑现未站稳3例,肢体乏力倒地1例 其中造成软组织损伤局部红肿1例,头部皮肤损伤2例,未检查出损伤3例。1.2.2.2利用&ldquo 鱼骨图&rdquo 形式,收集分析造成患者跌倒的各种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四方面1) 患者因素病人穿着不适宜影响活动 患者的安全意识不足 各种原因致步态不稳或肢体障碍 年龄偏大又无陪伴 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2) 药物因素使用镇静 降压 降糖等易引起跌倒的药物。3) 环境因素病房 厕所 走廊地面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