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浅析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

喻文琦

喻文琦/南昌理工学院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本文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南在校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期望找到克服这些不合理消费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消费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以致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消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商品的不断丰富,必将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极大影响。

一、在校大学生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与社会上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以下特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质量、价格、品牌是吸引在校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用、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经调查得知,在选购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价格,其次是品牌。大多数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标准依然是经济实用,对于商品的品牌,学生不是很在乎。大学生之所以将质量和价格作为选购商品的首要标准,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

(二)时尚消费是一种追求

当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仑美奂的商品的诱惑,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很多消费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买高档化妆品、时装,出入游戏厅等。

(三)超前消费是一种倾向

有些大学生喜欢追随时尚,崇尚高消费的物质生活,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型生活方式。例如,频现媒体的“负翁”、“负产阶级”、“月光”族这一类新词,正是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窘境的真实写照。“月光”族的大学生群体从不计划和储蓄,每月都把钱花光,甚至透支。

(四)娱乐消费是一种新潮

媒体以其特有的、容易使人理解的方式,成为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的有力手段,它教会了大学生根据商品市场来定义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导向亦步亦趋。大学生群体中新颖、出奇、刺激有品位的娱乐活动如蹦极、漂流、听歌、泡吧、跑沙龙,休闲、旅游观光和体育健身等领域的消费已为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部分。

二、消费特点形成原因

大学生消费呈现上述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过分溺爱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对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把孩子视为全家的中心,不惜代价地培养孩子成长,尽量满足孩子一切生活、学习需要。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只要是在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的正当消费需求,家长是有求必应。那些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把孩子当成全家的未来和希望,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甚至借钱也要满足孩子上学的一切需要。家长很少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也很少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这体现了当今家庭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学校引导的缺失

现在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体制有关。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重在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校纪校规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对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教育缺失,更没有及时有效地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都是强大的推动力,塑造着一代大学生的时代品格。但与此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国内外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

(四)学生自身观念的偏离

消费者自我概念是指消费者“把自己作为对象,对自己的整体观念和感觉。”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资料的成果,我们可以把大学生消费者自我概念分为四种类型,即情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心灵自我。其中表现自我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表形象或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感觉和看法。

三、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加大学校引导力度,培养正确消费意识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那么,针对学生消费观偏颇问题,我校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的场所,应该承担起引导我校学生消费的重担,利用高校教育职能的优势,帮助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营造文明消费大环境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营造文明健康的消费环境,是全社会应该负起的责任。校园商业区、周边商业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显而易见,因为高校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应当加强校园商业区、周边商业圈的管理。

(三)重视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有着敏捷的、无形和极强的模仿力,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做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不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对子女的消费进行必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父母要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引导子女合理使用教育费用。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健康消费的榜样。

(四)强化自我教育,养成良好消费习惯

虽然大学生消费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大学生也应重视强化自我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培养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统筹计划,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李亦园,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M].太晚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2009.

[2]杨晓燕.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对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广告,2009,(1):26.

[3]蒋序标.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及其指导[J].消费经济,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