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与预防

康键

康键(黑龙江省嘉荫县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嘉荫153200)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041-02

【摘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禽和其他哺乳动物共患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有可能变异成一种既有高致病性又有人流感病毒高传播性特点的新型流感病毒,构成越来越严峻的大流行威胁,所以人禽流感目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对人禽流感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禽流感H5N1病毒诊断治疗病理分析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临床资料

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暴发了家禽和野生禽类的H5N1病毒感染,导致人类患病率增加。截止2007年10月25日,由WHO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32例,其中20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1.45%,我国确诊病例共25例,1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4%。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2)临床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3)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3治疗

3.1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3.2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3.3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实验室研究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一般成人剂量每日150mg,分两次服用。1~12岁儿童剂量根据体重计算每次给药剂量,每日2次。15kg以内的儿童每次给药30mg,16~23kg每次给药45mg,24~40kg每次给药60mg,40kg以上及13岁以上儿童剂量同成人。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但某些毒株可能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耐药性,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4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3.5重症患者的治疗。重症患者应当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

4预防

(1)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2)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3)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动物防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4)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条件者可在48小时以内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5)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6)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7)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可采用中医药方法辨证施防。应用中药预防本病的基本原则:益气解毒,宣肺化湿。适用于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范炳尧.人禽流感与抗病毒药物[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年04期.

[2]孟虹,王君伟,安莹,孙雷.禽流感在人群中暴发流行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5(09).

[3]蔡剑平,肖尧,周晓阳.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实验室检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03).

[4]徐小元,王勤环.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与生物学[J],中华医学杂志,2004(05).

[5]戚中田.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禽流感[J].中国科学基金.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