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的关系

/ 2

浅析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的关系

肖博耀谢朝晖

肖博耀谢朝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从旅游资源与剧本素材、旅游景区主题与电影主题之间、旅游活动与故事情节之间、旅游景观与电影场景等四个方面,主要探讨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之间存在的类比关系,以期从电影审美中,为旅游策划中的旅游体验设计提供美学思考。

【关键词】旅游体验;电影审美;关系

一、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的内涵

旅游在本质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感、解放感和满足特定的身心愉悦为目的的一种体验式经历。所谓旅游体验是指游客参与和亲历一定的旅游活动,从而获得某种独特的愉悦感觉的经历。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电影审美,就是以电影为主体,从美学角度进行的品味和鉴赏,从而形成的心理感悟和升华。

二、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的特征

旅游体验具有主体性、价值性、互动性和主观性等特征。旅游体验与一般旅游商品的区别在于旅游者主动参与,在于旅游者用整个身心来体验。旅游体验既具有所有体验的特征,又具有旅游商品的特征,它是旅游商品和体验经历两者的融合。了解旅游体验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体验的本质。

电影审美具有直观视象性、幻觉逼真性、时空再造性和画面运动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影视艺术是当代最具群众性的艺术之一,是通过银幕或荧屏上的艺术形象进行思想熏陶、情绪感染的一种精神活动。从本质上看,电影是一门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它打破了现实时空和舞台时空的束缚,它既可以在空间上迅速转移,又可以在时间上自由转换。

三、旅游体验与电影审美的共性

旅游与电影之间具有满足审美、逃避、求异等相似需求的关系基础,两者的审美体系是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始终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思想境界的追求,两者间诸多要素具有满足相似需求的关系:

(一)旅游资源与剧本素材的联系。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剧本素材是实际生活中未经总结提炼的现象,是电影文学、术的原始材料。景区规划师剧作者一样,依托旅游资源,分析市场需求,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凝练出景区主题,设置景区景观和活动项目,完成规划文本和图件。在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景区)转化的这个艺术创造过程中,规划者和开发商具有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不断推陈出新,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旅游产品(景区)。

(二)旅游景区主题与电影主题的联系。

旅游景区和电影(剧本)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作为旅游产品的景区,必须具有形式和质量的主题属性:形式是为游客提供的消费内容,它们包括景区的景观形态、参与活动和服务内容;质量则是景区满足特定要求的程度的特性,即景区形式所具有的水平。电影(剧本)的主题核心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景区的主题可以理解为游客将在景区看到什么景观,参与什么活动或享受什么服务。当然,这种对景区主题的理解仅仅是形式上、功能性的,需要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三)旅游活动与电影剧情之间的联系。

故事和人物共同构成体现电影(剧本)主题的主要手段。旅游景区也是一个向游客讲故事的场所,而景区的故事是通过游客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的。一个个旅游活动就是一个个故事情节,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向游客展示景区的主题,并使游客获得审美和愉悦体验。优秀的景区旅游活动安排就如绝妙的电影故事情节组织,关键不在于一味地追逐奇异和新潮,而是要善于在细微之处进行捕捉和创造,将普通的活动精致化、将平凡的活动精品化,从而向游客传达出精彩的情节。

(四)旅游景观与电影场景之间的联系。

场景是事件发生的场地和景色。景区的景观作为审美的景色和获取愉悦体验的场地,充当着场景的角色。景区的景观也一度被认为是景区最为重要的吸引物,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设计最为关注的对象。从场景到景观,电影艺术和景区作品之间实现了自然的对话与沟通;从景观到意境,物质和精神相熔铸,美感体验得以实现;从意境到意境流,孤立的故事情节相互串联,景区主题审美的侧面得以展现。

四、结论

旅游体验和电影审美均是通过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体现审美精神的彰显、独立和本真的人性,旅游体验的主题设计可类比为游客参与演出的电影,本质上是一件艺术作品。因此,在旅游策划中,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体验设计,尤其是在旅游景区的规划方面,可以通过对电影审美的艺术升华中寻找相同点,使旅游策划者从中学习到理性、科学的分析和感性、艺术的想象,从而不断提高旅游策划的水平,打造更高层次和品味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J].地理科学,1997,17(3):218-223.

[2]章海荣.旅游审美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64,77

[3]顾维舟.旅游资源价值分类初探[J].旅游学刊,1992,7(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