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氛围”的创设对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情感氛围”的创设对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水菊芳葛金国

水菊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葛金国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

【摘要】情感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在教学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当前的新课堂教学情境下,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数学学科的原动力,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情感氛围数学学习促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126-03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起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传统的教育中,或者把情感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或者等同于德育,结果都不是涵盖情感教育的全部内涵。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的情绪机制参与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当我们把活动的概念作为全部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时,情感显然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的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哲学思维中的情感包括情欲、情绪和感情,在情绪领域中,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兴趣和意志。而当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使学生聚精会神的注意、观察变得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丰富,并且产生愉悦的情绪以及主动地投入,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及更佳的学习效果,并且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如何在高效高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创设“情感氛围”,研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促进学习数学学科的原动力,下面本人就在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材,挖掘兴趣培养的切入点

顾泠沅先生在有效学习的四条基本原理(即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中,将学生的情意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先导,对中小学生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结合教材,努力挖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觉的、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趣浓劳轻,乐学不倦。

1.以需激趣

教育家鲁宾斯基说:“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十分强烈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是任何劳动实践的支点。学校里的文化课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劳动方式,那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产生需要,即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积极的求知情境,努力把教师要教的和被动接受的转化成学生自己要学的和主动探索的。如在教学函数周期这一节时,先可以用星期的周而复始等来引入周期的概念,再用几何画板充分设置一些非常重要且有趣的函数,利用它们的图象来说明周期性,并指出周期性的重要,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周期,可能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以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就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布设陷阱,让学生有学习的迫切感。而当疑问解决、陷阱破除,获得成功,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振奋精神,增强学习自信心。

3.以奇激趣

当人们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会产生迫切的希望想知道它的来历,就会积极去思考、主动去探索、刻苦去钻研,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以用激趣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反之又是为客观实际服务的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经常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抽象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5.以形激趣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抽象,不仅内容抽象,而且方法往往也是抽象的,要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感兴趣,就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直观、形象因素。直观的教具、数学图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都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都可以把抽象的对象还原为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知识虽然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依然起源于现实世界。教学等差数列时可以先举日历这个比较熟悉的等差数列例子来引入,通过学生对直观材料的观察和实验、归纳和对比,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形成对数学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建立兴趣培养的方式

1.实践活动

如在学生学了三角函数后,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要测量河对岸水塔AB的高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如图1所示,可在C处先观察塔顶A的仰角为30°,沿同一直线BC向前走2m到达D,在D处再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45°,求塔高AB。学生们应用已学的知识比较容易计算出塔高为(6+6)m。

.

另外,可对商店、工厂、银行经营活动作社会调查,利用分期付款等一些数学中常见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利润、税款、盈、亏、利率等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实用性也会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制作活动

在讲解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例如让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分别作侧面和底面,糊成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针对制成的纸盒提问,若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有了感性认识,学生易列方程组解之。得出竖式纸盒做200只,横式纸盒做400只。利用每个学生备有的玻璃板,课堂练习让学生做在玻璃板上,解题过程投影到屏幕上,用制作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检查作业的效果,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

3.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上要立足于全局,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全体学生学后各有所得,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智力发展也不同,社会与家庭的环境不同,兴趣与爱好不同,教学中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特长,即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扎实牢固的金字塔基础,又可在数学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上有光彩夺目的塔尖。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比较基本或较简单的问题,不论回答得对与错,首先鼓励他们,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有时个别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作业或思考题,还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培养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苏州市教科院的一位老师在中学任数学教师时,有一些难题偶尔会故意说自己不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第二天一早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会骄傲的将答案和解答过程拿来让老师看,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深入的培养,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要吸引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奥数辅导班,在奥数班里,在讲解解题技巧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经常采用竞赛,先公布结果,后分析讲解,促使提高。平时开展学习小组竞赛,利用班级黑板报等开辟每周一题专栏,注意培养兴趣特长。

4.游戏活动

知识的获取是多方面的,兴趣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寓数学教学、兴趣培养于活动之中,也是十分有效的。有趣的课外读物,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一次有趣的班会课,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组织开展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比赛,扑克牌变化多样,算法不一,比谁算的快,算的方法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爱学生,形成兴趣培养的氛围

1.建立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他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与情感互相依赖,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顾泠沅先生说:“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条件,努力使学生在认知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兴奋和喜悦。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对学生的举动表示关注、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能注意到他,他就能意识到自我的价值。“注意”,可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可以鼓舞学生积极向上。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少批评,多鼓励表扬。对学习差的学生适当给予机会,让他锻炼提高。当师生间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对待教师,随之产生移情效应,即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所以“爱”既是一种内在体验,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产生移情效应的动力。

在教学中加强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多给学生一点关爱。教师也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会使学生喜欢你教的数学,在情绪上就会表现为看到数学书本,就如同见到数学老师,就会模仿他的语言、动作,就会去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样,当学生看到老师时,立即想起数学。一旦师生间的情感得到建立,兴趣被激发,就会挖掘出无穷的潜能,促进非智力因素更好的发展,使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变为相互的促进。反之学生就会厌烦,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就会失去“推销知识”的市场,教学也就可能失败。

2.巩固兴趣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应当具体落实和加快学科素质教育的进程。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数学素质关系密切,影响重大。笔者认为当前加快学科素质教育进程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本在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会”与“会学”,虽只是两字顺序不同,但效果大不一样。“学会”与“会学”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前者是片面强调了知识的结论,后者则是强调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这里对学生独立性的认识才是关键。

目前,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还未能受到教师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思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把独立性这一特点误认为缺点,是不听话的表现。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应该认为学生不能离开教师是不好的,要帮助学生尽快从依赖向独立过渡,要教会学生自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由不知到知的求知欲望满足后的喜悦,由不会到会的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失败向成功转化中经受锻炼所获得的快乐。努力营造快乐的数学教学情感氛围。在突出善教、乐学之中,力求达到师生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和谐统一,认识的结构与情感教学的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感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的兴趣才会得到巩固,就会对数学学习有持续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师要想教给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那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全面数学素养做起,以爱为本,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创设情感氛围,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尽可能的得到开发,让我们的数学老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把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氛围创设的效能主要在于引趣、激疑和诱思。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论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所以数学学习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为此,笔者认为突出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氛围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枯燥乏味的面孔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2]郑三合.浅议农村中学中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9)

[3]季钲凯.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感氛围[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