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小儿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

刘慧谢庆莉

刘慧谢庆莉(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通过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方法参阅有关文献资料、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结果医师和药师都应该掌握较强的药学知识,这样才能合理用药。结论为了保障小儿健康成长,根据小儿生理特点和明确诊断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小儿生理特点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禁用药物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3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小儿用药安全合理,小儿用药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医务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小儿生理变化和代谢过程,这样才能制定出对小儿的合理用药方案。

1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发育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出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出生后1个月~3岁为婴幼儿期;3~12岁为儿童期;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不同的用药特点[1]。

新生儿期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可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蓄积[2]。婴幼儿期比新生儿期显著成熟,但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应用神经系统的药物时应谨慎。儿童期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代谢比较快,对水及电解质的代谢容易引起平衡失调,激素类药物也应慎用。

小儿身体是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发展的阶段。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酶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如:肝肾等功能发育都不完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于各类药物几乎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的排泄,有些药物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对小儿的肝肾、大脑及各个脏器都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甚至留下后遗症。加上小儿的个体差异大,他们对药物也具有特殊的反应,因此合理用药在儿科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儿童的用药安全、有效。

2合理用药是指:有效、安全、经济、适合地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滥用抗生素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专家指出如果现在不控制滥用抗菌药物,再过十年人类将有可能无药可用。因此加强合理用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医师和药师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小儿在治疗过程中造成药物性损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药学知识,还有就是缺乏责任心,再者就是临床用药监控力度差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3小儿不合理用药及危害

3.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及禁忌

(1)滥用抗菌药物最大的危害就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迅速的耐药性。引起菌群失调,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副作用很小,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青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该进行皮试。

(3)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红霉素的毒性最低小儿可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可逆性听觉障碍、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4)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引起过敏反应比青霉素低,较长时间使用易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小儿重症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头孢曲松钠,因其蛋白结合率高,引起血胆红素过高,新生儿应避免使用本品。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或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应用本品一定要注意剂量,不要超剂量使用。

(5)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有耳肾毒性,小儿慎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骨和牙齿发育有影响,8岁以下儿童禁用。动物实验证实氟喹诺酮类的药物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氯霉素使新生儿皮肤显灰色引起灰婴综合症,新生儿禁用。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应慎用。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药可使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出现溶血,应禁用[2]。α—糜旦白酶说明书上说出由于晶体囊膜玻璃体韧带相连固,眼球较小,巩膜弹性强,应用本品可使玻璃体全脱出。故20岁以下患者禁用。

3.2激素类药物应慎用

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等;因这一类药物的副作用多,使用不当还会引起消化性溃疡;抑制儿童生长发育和骨骼的成熟;引起骨质疏松等。医师使用激素时一定要考虑到利弊。

3.3解热镇痛药的危害

解热镇痛药不宜长期使用,应向家长解释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且最多不宜超过3天。尤其小儿使用易出现白细胞下降,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用药前后都应检查血象,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副作用少,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但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3岁以下的小儿应慎用,新生儿禁用。

3.4应避免滥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现在很多小儿家长认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小儿保健营养品,都长期或超量服用。例如:维生素A如果过量,软骨细胞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在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关节痛、肝脾肿大、食欲不振、易激动、脱发等。

3.5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药物不容忽视

福尔克定;新生儿和儿童对本品耐受性较好,如果大剂量可成瘾,所以不可长期使用,痰多者禁用。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小儿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应用本品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用后很易中毒,应特别谨慎,新生儿慎用。如果和平喘药酮替芬、沙丁胺醇合用,虽均能平喘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但临床观察表明,联用后疗效不增加,反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并产生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症状;必嗽平一般不良反应很少,临床上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等有白色粘痰而不容易咳出的患儿。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小儿氨酚黄那颗粒因主要成分含有扑尔敏,与扑尔敏合用可导致扑尔敏过量中毒。止咳、平喘、抗过敏药物如果一起重复使用也会使它的毒副作用增强。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妈咪爱含有枯草杆菌、肠球菌,对抗生素敏感,合用易被灭活;妈咪爱与蒙脱石散剂(思密达)合用,由于思密达的吸附可影响妈咪爱的活性;思密达与抗生素联用,因其吸附作用,会减少口服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其疗效,因此以上药物都应该间隔2—3小时使用。

4合理用药的几项基本原则

(1)要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2)各类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不同,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正确合理的选用药物。

(3)抗菌药物的剂量非常重要,我们医师应正确看待药物,很多药物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所以应选择适当的用法、用量及疗程。

(4)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实际情况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合理选择药物、调整剂量,选择出高效安全、配伍简单、作用迅速、经济实惠的药物。

总之,要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医师和药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药学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地使用药物,用最小的治疗量获得最大限度的治疗作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使小儿用药合理化、科学化,更好的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永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1):173—175.2007,10(2):253.

[2]梁颖文,吴秀俭.新药在儿科的使用管理与再评价.儿科药学杂志,2004,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