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 1

想像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崔桂香(张北县察北管理区中学河北张家口076481)

【摘要】想像是创造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的思维形式,想像的范围的十分广泛,既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想像的原型,模拟的对象,也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活出现的新形像。做为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合性想法,保护学生想像的积极性,鼓励学大胆想像,在教学中应充分抓挖掘教材为学生拓宽想像的空间。

【关键词】想像;催化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5-22-0088

想像力既是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当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合理的想法,并从看似不合理的想法中发现他们的合理之处,保护学生强烈的想像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拓宽想像的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想像欲望和对想像的渴求。

1.可利用想像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

想像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想像的原型,模拟的对象

也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的新形象。如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先出示几个较有特点的背影,让学生任选择一个,充分发挥,想像这个背影后可以会有的故事,或悲或喜。结果正如美学家所言:“一千个人就可以塑造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想像中的背影后几乎都有个精彩的悲喜剧,进而明白“背影”这个形象的重要及作者的深厚功底。他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这个最具典型性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形象,启发学生在想象后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积累、加工,同时强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去探究文中“背影”后的动人故事,更深地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2.创设想像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像

如讲读课文《孔乙已》时,学生很难理解孔已已的身份及感情,这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的环境,设计一个曲尺形的柜台,让这个人物在这个尴尬的位置出现,想像他的动作、神态、心理,再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及学生的想像创造表演,对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命运有很大的帮助。再如讲《海燕》,文中所写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距甚远,如果脱离了想像,仅是照本宣科,恐怕根本体会不到文中所描写的革命者的感情。因此,在本文的讲解中,想像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再结合课本的幻灯图片,特别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续编想像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如讲解古文《狼》时,学生面对这篇16世纪的文学作品并不高,但我在文中却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人与狼的关系”上,让学生想像一下,16世纪人遇到狼与21世纪人再遇上狼的有何区别。学生结合实际想像、对比,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差别,即人类在500年内滥捕滥杀,已使人与狼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蒲松龄笔下“凶恶”的狼已成为濒危的亟待保护的野生动物,这种想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更有利于古文教学。

总之,想像是创造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度的思维形式。如果说知觉的形像是反映眼前的事物,记忆的形象是再现过去的事物,那么,想像的形象是既是过去的、现在的,也是将来的,是人们所期待、渴望的东西。因此,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挖教材,让学生发现内在的创造因素,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语文学科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