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介融合环境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基于媒介融合环境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

范潇文

郑州电视台河南450000

摘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盛行,逐渐使得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功能受到冲击。很多不法分子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媒体来攻击主流舆论,从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捍卫正确的舆论导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影响力,然后细致讨论了提升广播电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发挥有效舆论引导功能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舆论引导

互联网的兴起,利弊兼有。媒介融合环境下,给了网民自我进行信息报道和发布的权利,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互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然而,在大众关注和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传统的广播电视的信息在其生活中的比重就减少了许多。这种情况下,大众的舆论信息来自于网络,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由于媒介融合环境中,网民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大众的判断甄别能力也有限,所以不良舆论导向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加了不安因素。只有加强广播电视在媒介融合时代的生存能力,才能够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客观的信息传播出去,正确引导大众的意识形态。

一、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影响

1.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下降

广播电视目前仍然是舆论引导最重要的工具,然而伴随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崛起,一部分的广电受众被分流,同时培养起了一代更年轻、更热衷于新媒体的受众,造成广播电视受众数量的相对减少,其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也有所降低。当前,无论在绝对数量、年龄构成还是消费时长方面,互联网都已占据一定优势,呈现主流媒体的部分特征。

2.舆论平台呈多元化发展

新特点广播电视参与媒介融合,其结果之一便是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接收终端,舆论引导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以电视为例,如今传统的电视已转变为以地面无线、有线电缆、卫星、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五种方式为传输渠道,以电视机、电脑、手机以及各种电子阅读器、接收屏幕为终端的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形态。

3.出现两个“舆论场”

和广电的“舆论场”相比,互联网为中心的“舆论场”呈现明显的“去中心化”特点。既然任何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主体,且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可以轻易互换,那必然带来舆论格局的“去中心化”。舆论的形成有可能是在无主体的情况下自发形成,也有可能是由某个“意见领袖”推动的,这个“意见领袖”也许是名人、公共知识分子,也许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或进入网络领域的传统媒体。多元化主体加剧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去中心化”。

4.官方话语遭致“民意”围剿

传统的广播电视所构建的自上而下、传者中心的舆论引导格局正处于失衡境地,舆论引导由主动陷入被动,尤其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其所代表的官方话语往往遭致网络“民意”的围剿;与此同时,由互联网进行公共议程设置的情况则时有发生。互联网走到了舆论引导的前台,这固然反映出网络的传播机制更契合自由意见的表达及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但也深刻反映出广电等传统媒体在新舆论环境下的不相适应。

二、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1.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程

完善广播电视政策规制,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程是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力度,为促进广电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提供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应清楚地认识到广播电视法规体系在舆论引导和社会秩序维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为核心,以地方性法规为主干,以媒介机构的自治条例为依托,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广播电视法律、规范体系,为广播电视舆论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

2.加快广播电视媒体转型

电视媒体之所以受到冲击,是因为其新闻内容和新闻的表达方式已经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大众的口味。所以,要加速广播电视媒体转型,用适合大众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新闻传媒。在大众心中,网络融媒中的信息方式确实吸引人眼球,但是对其新闻的真实性还是报以怀疑态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播电视媒体中的新闻播放形式也很新颖,那么大众一定是更青睐于具有公信力广播电视。在广播电视媒体转型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放方式要进行包装升级。参考网络自媒体的图文并茂的新闻呈现方式,这样能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提高了观众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获取量。速食信息时代,新闻信息的呈现效率非常重要。第二,广播电视媒体对信息的播放速度要与互联网和报纸等其他媒体的速度相近,从而用客观事实以正视听。媒体融合时代,自媒体已经抢占了新闻播报的先机,在新闻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查访,在网络热议的时候解释事实的真相。第三,广播电视媒体要增加节目的内容,让节目丰富多彩,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起来。融媒环境下,并非所有的网民都首选网络媒体作为信息的获得渠道,但是由于网络上游戏等节目非常多,这就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在无意注意的影响下,接受了网络媒体的或对或错的信息。所有,广播电视媒体要通过增加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的方式,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第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接地气,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方式来与观众互动,从而通过主持人的光环效应来吸引更多的粉丝。

3.改善广电舆论引导方式

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应加大对名记者、名主持以及专业评论员等意见领袖的培养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其具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从而形成对受众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还应一改其以往的冷峻、生硬的话语方式,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舆论传播和引导特点,深入群众基层。当下的国民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了,其具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灌输式的舆论方式已经没有市场。这个时代,尤其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大众的思想被各种各样观点和信息左右,观众的心态也是矛盾的,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而不是说教。最能够触动人心灵的是事实,将广电舆论引导方式转变成用事实直击内心,会保持住大量的粉丝。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中,不但要报道某个现象,还要对其追踪,揭示现象背后的成因。例如,关于某火车站站前超市的“鬼点钞”的行为,网络上热议,黑龙江卫视通过暗访的方式来解释了其具体的行为。这就给大众提供了参考,让大众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来防止上当受骗。这样的方式,就将指向黑心商家的舆论中心,转向了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上面,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是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加速广播电视媒体转型是改革的重点,积极改善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推进广播电视发展的根本。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要对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强大舆论力量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然后借鉴到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中。这样就能够让广播电视新闻的可读性增强,从而增加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最终让广播电视主导社会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极大提高,互联网的发展明显感觉到不法分子正在网络上兴风作浪,所以广播电视部门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对自己的管理和工作模式都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捍卫舆论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高成,尹世峰.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新媒体研究.2015(16)

[2]闫丽.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

[3]乔保平,冼致远,邹细林.再论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