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兴趣——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杨永献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分校杨永献

学生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兴趣的产生和强化主要还是靠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做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对你感兴趣

我们教育界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与其说对你的这门课感兴趣,还不如说是对你的人感兴趣。”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怎样的老师?”他们一致回答:“喜欢像您那样上课给我们讲笑话的老师!”听起来好像很幼稚,怎么科学课上能讲笑话呢?但仔细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有追求轻松、追求幸福的需求。而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也期望达成这种幸福度,所以在课堂上有时讲个笑话,实际上是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愿望,他们对这位老师也很喜欢。因此我觉得要让同学们喜欢上你,那么先让你的课堂充满孩子们的笑声吧!当然作为一个科学老师除了幽默外,还需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当你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可以适时联系到当今的科技和时事政治的能力。比如在讲材料一节的时候,我讲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同学们反响很大,对此极其感兴趣,回家还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回来与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实际上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增进了同学对老师的认知度。

二、抓好科学入门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堂课“科学入门”教学中,我一开始并没有介绍什么是“科学”,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做了好几个小实验,例如“烧不着的布条”“有趣的喷泉”等等,还让同学们亲自上来动手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新课一开始就激发起了学生爱好科学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奇”激兴趣,引入新课题

在讲《液体的蒸发》一节时,我先提出问题:夏天我们为什么要扇扇子?扇扇子会降低温度吗?然后做对比实验演示:对着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扇扇子,玻璃管中液柱丝毫不动;而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酒精浸湿的棉花,扇子一扇,液柱迅速下降。又如学习《惯性》时,我先表演了一个“蛋落杯中”的实验,起初,同学们都认为用力敲打硬纸片时,蛋会向前飞去而跌破,而实验结果出于他们的意外。这样的开头,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每次我一看到同学们的兴趣起来了,就马上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带着这份兴趣进入到了正课。

2.质“疑”引导感知,拓展思维方式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从疑问开始。遵循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注意,导入新课。如在《长度的测量》内容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认为使用尺子简单容易,哪个不会的思想,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三角板测量《自然科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测得快又好。各个小组把测量结果公布在黑板上,结果有几个组的值有较大的差别,我不是急于指出问题,马上进入正题,而是先引用了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既感到震惊,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时,因势利导地讲测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就会改变原来的想法,聚精会神地学了。再如讲解《压强》时,教师提出,针和钉子为什么做得很尖?拖拉机轮胎为什么做得又大又宽?在学生感到疑惑的同时导入新课。

3.以“巧”造悬念,增强求知欲

悬念设计得好,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如在《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教学时,我先设置悬念: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在学习《压强》时,我先演示了一个彩色喷泉,然后提出问题:谁能解释?在学习《惯性》时,我提出“十次事故九次快”,同一辆汽车开得快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说明同一辆汽车开得快时惯性大,对吗?学生们听起来似乎司空见惯的问题,但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急切想知道答案,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意向,增强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科学本身是一门富有探索和创新性的学科,而人类在潜意识中本身就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科学的热忱和兴趣。老师应该善于把这种藏在孩子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热忱给唤醒,一旦他们真正的苏醒过来,那么它对于我们整个科学教学将是里程碑性的,一过程还需要我们老师继续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