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观建筑与设计的认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对景观建筑与设计的认知

黄妍1陈雨欣2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在景观建筑与设计中,设计师应考虑到生活质量和城市舒适性的提高以保持生态平衡,视觉表现是景观建筑与设计中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主要手段。所有参与城市景观环境的专家应不断的增加对空间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的同时,要意识到城市活力是支撑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城市景观中的实体。本研究参考最新文献,浅析了作者对景观建筑与设计的认知.

关键词:景观建筑;设计;认知

1.浅析景观建筑与设计

1.1景观建筑

近几十年来,景观建筑倾向于避开美学思想,而更注重功能性和可持续性设计的概念。我们认为,审美创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哲学家尼克•让威尔,他有可能通过将景观建筑解释为“艺术”来纠正这种不平衡。然而,Zangwill对“艺术”的描述与哲学美学中的许多其他定义不同: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对它们至关重要的美学功能,但也允许它们具有其他非美学功能,例如实用或生态功能。因此,它消除了美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严格区别[1]。

设计师应考虑到生活质量和城市舒适性的提高以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许多重大设计都需要反映在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中。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哪些研究领域应构成未来景观设计研究议程的核心。已有研究探讨了景观设计专家优先考虑哪些领域作为研究学科,对景观建筑最重要;哪些领域优先考虑对景观建筑实践。结果表明,从学术和实践导向的观点来看,研究“规划和设计方面”和“建筑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可取的。此外,这些领域的“全球景观问题”和“绿色城市发展”似乎对于作为研究学科的景观建筑而言非常重要。因此,这四个领域可构成未来研究议程的核心。现在,景观设计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建立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议程的基础。此外,该学科不仅依赖于其他既定的研究学科,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1.2景观设计

所有参与城市景观环境的专家应不断的增加对空间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要解决城市景观环境问题,有必要将社会,环境,审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在这种能力下,景观设计可被视为一套创造可持续城市环境以确保和谐生活的方法。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判断在不断发展。现代艺术与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艺术与设计是不可分割的。景观设计是近代最全面的艺术,它与现代艺术形式有必要的联系[2]。如今,景观设计得到了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也在艺术领域蓬勃发展。设计师要考虑参与式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方法论方面,与“环境生态学”和“住宅和公共建筑领土的建筑和景观组织”相互作用。建筑设计师应该参与交互式互动等活动,因为建筑设计师决定了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景观形态,以提高用实际手段解决传统建筑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行业目前已经制定了许多规划和设计指南来指导景观设计,必须采用跨学科流程整合制定指南的研究人员的意见。

2.景观建筑与视觉表现

在景观建筑中,视觉表现是设计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主要手段。尽管依赖于视觉表现形式,但景观设计师对视觉传达形式的工作方式及其社会政治影响几乎没有进行过批判性的研究[3]。以往研究解释了视觉和批判的社会理论的概念,如视觉符号学,模拟和模拟,以及权力、知识如何可以被用来批判地反映景观建筑的表现。也进一步建议了应该运用视觉话语分析、意象内容分析和社会符号分析等视觉方法来研究这些在意义形成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3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桥为例

在较小的园林中,要把桥梁的设计放到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做到景观建筑面积增加的效果,还能让整个园林更加有层次感。在桥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要根据整个园林的大小来确定桥梁的比例,通过桥梁贴近水面的方法,达到提升整体观感的效果,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对于大型园林来说,设计师要做到园林的整体设计风格和诉求与桥梁相呼应,通多对桥梁的设计,使园林的景观更加和谐。

4城市景观与城市活力

城市活力是支撑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城市景观中的实体。目前探讨景观特征与城市活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空间度量方法分析了描述多层次城市景观特征的研究方法----包括地点、土地使用以及单一和多重景观要素[4]。然后,社会媒体数据被用作定量测量城市活力的代表。最后,对景观特征与城市活力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在每个景观特征水平上均取得了满意的回归模型性能。

目前对城市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景观实践研究的第一阶段确定了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实践的独特特征,并从数量上揭示了从业人员在实施策略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制约。该研究的第二阶段重点在于阐明生态设计实践的方法和技术,研究显示了生态设计的经济和性能优势。

参考文献:

[1]RobertProctor,AmbroseGillick.PilgrimageandVisualGenre:TheArchitectureofTwentieth-CenturyRomanCatholicPilgrimageinScotland[J].MaterialReligion,2019,15(4).

[2]JabbariKamel,WirtzJohannes,RauscherMartina,WieheThomas.Acommongenomiccodeforchromatinarchitectureandrecombinationlandscape.[J].PloSone,2019,14(3).

[3].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多伦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学院Daniels大楼[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9(06):58-63.

[4]乔文轩.生态绿地景观建筑在城市建筑中的表现形态[J].建材与装饰,2019(17):116-117.

1作者简介:黄妍(2000-),浙江绍兴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4116389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