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健康教育

/ 2

孕产期健康教育

朱双兰

朱双兰(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25300)

妊娠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妊娠期间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身心各方面都将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何才能顺利度过孕产期是每个孕妇和家属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加强妊娠期、产褥期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产妇身心健康,减少孕妇疾病及胎儿异常。“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是我院的服务宗旨,为了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求,我院在产科病区开设了孕妇学校进行孕产妇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产科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和支撑作用。现介绍如下:

1.健康教育原则

1.1学习效果累积原则,分阶段原则拟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考虑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安排教育活动时注意每次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上一次学习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并逐渐累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

1.2多重目标原则教育者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技巧和能力,还要考虑家庭支持系统所掌握的有关妊娠分娩的知识。

1.3多样化原则选择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

动手能力练习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1.5注意反馈原则,学习信息的反馈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积极的作用[1]。

2.健康教育方法

由妇产科资深医师和主管护师授课,系统讲解产前保健和产后护理两大方面知识。

2.1温馨的环境,齐全的设备孕妇学校设立在产科病区,

有固定的教室。教室内有舒适的椅子,备有电视、VCD、宣教磁带、投影仪、示教模型。墙壁上悬挂有图文并茂上午有关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常识的宣传画。

2.2评估、制定、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

2.2.1首先评估孕妇及家属的一般情况,了解学习者的基本背景资料,如年龄,教育程度,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及兴趣,学习者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的缺乏程度。

2.2.2制定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设立的教育目标制定合适计划。

2.2.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孕妇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对初次就诊的孕妇发放培训资料让其自学,然后进行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固定时间的常规宣教和24小时热线电话的随时指导。对共性问题我们采取每周六上午集体讲解,如专题讲座、看录像、模型示教等。比如教孕妇自数胎动、破水后如何处理、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乳头平坦或凹陷等,我们采取先学习理论,再看录像,最后用模型进行示范。对个别性问题,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宣教,如教妊娠期阴道炎的患者如何处理等

2.2.4一般讲课完毕大家进行讨论,自我梳理半小时即进行评价,了解孕妇及家属掌握情况,接受他们的咨询,评价贯穿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这一过程达到宣教目的。

2.3课后安排孕妇及家属参观医院环境,了解住院程序,了解医院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缓解紧张心情。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妊娠早期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3.1.1妊娠早期大部分孕妇有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现象,轻者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妊娠剧吐者,建议摄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住院输液,防止酮症酸中毒。

3.1.2个人卫生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孕妇应经常洗澡保持清洁舒适,但要采取淋浴方式,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

3.1.3安全妊娠早期的安全在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还有就是安全用药问题。

3.1.4妊娠期性生活指导妊娠12周以内和32周以后应避免性生活。

3.2妊娠中晚期中晚期监护主要包括胎儿和母体方面。

3.2.1胎儿方面主要是指导孕妇学会自我监测胎动,从妊娠30周始每天早中晚各数1小时,正常胎动每小时不低于3次,如12小时少于10次则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2.2母体方面主要是指导孕妇发现各种合并症的症状和处理一系列不适。如胎膜早破、阴道流血等,此时不论量的多少,均应提高警惕,并及时就诊。还有乳房的护理,孕7个月以后指导孕妇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除去污垢。临近足月时,指导孕妇做好分娩的准备非常必要,包括如何识别临产先兆,分娩知识简介以及指导孕妇学习应对分娩时疼痛和不适的方法等[2]。

3.3产后是将之前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主要包括产妇和婴儿的护理。

3.3.1产妇首先是饮食指导,要荤素搭配,刚开始给予清淡低盐饮食,等婴儿会吃母乳,乳腺管通畅后再吃高蛋白汤类饮食,避免涨奶。其次是乳房的护理,包括乳房按摩和挤奶等,再次是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接下来是恶露的观察,分血性、浆液性、白色恶露,最后是产后操的指导。

3.3.2婴儿主要是吃奶、大小便和黄疸的观察。

4.总结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孕产妇及家属的知识需求,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学习,每位孕妇都能了解怀孕各期的变化及注意点,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等。而且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认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3.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