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闾志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闾志军

闾志军

(江苏省国裕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419)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保障施工过程顺利高效完成,需不断创新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进行施工,规范施工现场制度管理,确实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前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开始大力发展建筑业竞争逐渐加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对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1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施工中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观念和科学的手段对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技术管理的范围包含施工开始前的工程设计,制作图纸和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施工组织、工艺、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检和验收等等。通过进行技术管理来保证施工中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科学性和实施性,培训和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充分利用技术仪器设备、人才等资源,保障建筑工程高质、高效进行。

2我国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工程项目立法立规相对滞后

涉及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法)颁布时间长,个别条款不适应现在建筑发展的要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修订不及时;部分产品技术标准落后的标准淘汰迟缓,如原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易燃物)保温材料的技术图标等标准淘汰滞后,酿成上海教师公寓火灾及施工现场板房火灾等事故。其次,关于项目建设施工体系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没有针对施工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缺乏法律约束和指导,影响我国的项目建设施工。

2.2建设工程设计环节的质量有待提升

工程设计质量是决定整个工程全寿命期的关键环节,我国住宅及大部分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寿命仅50年期,提高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从长远看将是最大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上应向欧美看齐,大中城市的公共建筑更应提高设计使用寿命期和建造质量。这也是避免建了拆、拆了建和豆腐渣工程的有效保障,可谓百年大计设计质量第一。

2.3项目建设施工体系

我国目前的项目建设施工体系不完善,总包、专业、劳务三个方面都面临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既反映在施工技术管理层面,也普遍存在于施工技术作业层面,缺乏有机的协调和统一。首先,制度上虽已制定相关管理要求,但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充分的竞争及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建设施工体系发展的不可持续现象愈趋显现。从项目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三个层面看,总包、专业、劳务的技术管理水平是逐渐递减的,特别是劳务单位对于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建设施工体系走工业化的道路已迫在眉睫,这将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形成新的革命。

2.4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文明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节流程是否正确,包括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施工环境是否安全和具备可实施条件,施工环节是否满足节能和可持续,施工设备是否合格,施工用的电梯使用不规范,搭建脚手架质量不合格,施工塔吊安装不合理,施工用电不安全,施工防护工具缺乏,施工流程不符合标准,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危害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都是影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主要方面。

2.5监理的责任和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制度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未能进行全过程的监理,大部分建筑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理对象主要为施工阶段,监理的范围窄,管理的力度不够,水平低,对施工前的设计、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的监理不到位,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监理单位没有完全承担起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导致监理工作的部分缺失和效率降低,未能对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及整体质量进行有效监理。政府职责部门应承担的监督责任也亟待完善,对于施工完成后的项目建设质量全生命使用过程尚缺有效管理办法和措施,整个建筑质量安全设计寿命有待提高和确保。

3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四新技术的运用

四新技术是指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新的设备。如新技术中的建筑智能化调试技术、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科技,新材料包含HDPE管电容连接、内插卡压式连接、电缆穿刺刺线连接技术等,新工艺包含电缆成套技术、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等,新设备中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技术等。四新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为施工技术管理创造便利的条件。在工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引进新的技术,购买新的设备的学习培训和掌握,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操作培训,将新的技术和工艺引进到施工管理中来,进行科学、文明、绿色施工。

3.2规范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关系到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因此,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部,对现场管理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技术专业性,培养其安全意识,配备安全设施并要求施工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用电要规范,塔吊、脚手架、电梯、吊篮等施工专用设备安装、搭建须验收合格;在施工现场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戴安全帽、不穿拖鞋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得擅自进行施工;特殊作业要求的工作需聘请专业进行作业,如电工对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排除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必须安放警示牌,以提醒施工人员和行人。

3.3建立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

保障施工过程顺利有效进行,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对技术的严格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1)技术交底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交底关乎工程施工的进度与工程的整体质量。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长和班组长进行交底,施工长与班组长应向施工班组与施工工段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只有进行层层紧扣的技术交底工作,才能建立健全施工技术交底机制。

(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责任制,加强人员管理,重视培养管理人才,为施工技术管理积累人才;将工作内容责任到人,责权利与业绩、绩效、奖罚挂钩;从宏观上对工程过程进行调控,对整个施工过程做出组织计划,确保每个施工技术按照计划进行,明确每个阶段施工的具体内容,对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监督。工程方案的设计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影响,在工程方案设计之初,要规范方案设计的流程(如图1),对方案进行多次模拟,发现其中的弊端并对其改进。

(3)建立健全变更审批制度。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或者是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出现问题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和负责人应该召开讨论会,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填写相关的工程变更审批表。

(4)完善现场项目监理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建筑施工质量起着全程监督和旁站的作用,监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监理范围扩展到在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3.4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制

我国的相关法规规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由第三方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试验、检测,严把材料和产品的质量关,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相关的、必要的检验检测措施以便进行补救,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质检部门将合同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准则,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施工工艺与工程维护等方面的项目质量进行严格审查,科学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建立健全质量监测机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4结语

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中胧化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企业竞争力及建筑质量的提高,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要着重优化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监管。

参考文献:

[1]王孟安,李强强.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与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3)

[2]王习光.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1)

[3]罗瑞启.浅谈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青春岁月,2013(7)

[4]骆瑜.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J].商情,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