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劈开术式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

/ 2

骨劈开术式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

张彦王雨新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对于长期缺失牙齿的牙槽嵴存在有较严重的垂直或水平性骨吸收,牙齿缺失3-12个月后,唇舌侧牙槽嵴骨板降低明显,丧失量甚至可达到原有骨宽度的50%。在种植体的唇舌侧要预留最少1-1.5mm的骨量,对牙槽嵴骨量宽度不足但高度尚可情况的处理措施有:Onlay植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骨环技术等。本文针对不同骨劈开术式改善颌骨刃状牙槽嵴进行归纳总结。

对于窄的牙槽嵴,Dr.HiltTatum于1970年提出了牙槽嵴劈开术,该技术被用于牙槽嵴骨量不足时,牙种植术的美学修复和种植位点准备,以满足种植体植入功能和美学上的硬组织增量需求。该技术的核心是骨的弹性,造成骨块青枝骨折,间隙内充填骨代用品,避免自体第二术区及固定螺丝的应用,减少了移植材料的吸收;亦可同期植入植体,减少手术到修复的时间,需要较少的生物材料,保存了颊侧骨板。骨劈开技术适用于缺牙区牙槽嵴较窄>3.5mm,上颌较下颌效果好。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评估其风险对取得较好的外科植入和修复效果较为重要[1]。

1)传统骨劈开技术:局麻或全麻下,牙槽嵴顶切口或加两端垂直切口。翻全厚瓣,用骨凿在嵴顶做一水平凹槽及近远中两端垂直凹槽,用骨凿行骨劈开,使唇侧骨板成青枝骨折样。在扩张时旋转的轴向支点在骨块根方,才能使骨块向唇侧倾斜。但仅适用于3类或4类骨,且其先决条件是对于牙槽嵴宽度只有3-4mm的情况。所以当残留的牙槽骨较致密且缺少松质骨时,这类技术的缺点会较为明显。

2)改良骨劈开法:局麻后,翻瓣,仅在嵴顶翻全厚瓣,其余为半厚瓣,保留牙周膜在骨面上有助于减少骨吸收,且能防止骨块折断;用BDBeaver刀行嵴顶矢状劈开,该刀上接有外科喷水系统,可当凿子用,深入嵴顶下3mm,距离天然牙2mm处行近远中骨劈开,使骨块有充分动度,防止基部骨折;当骨切开后,用不同厚度直径的骨凿逐级深入,种植位点行窝洞预备,同期植入植体,与骨块的间隙内充填骨代用品;从腭部取一游离结缔组织,覆盖于种植体上,并塞于唇腭侧角化粘膜下,用来增加角化龈,同时保护骨代用品及骨块。

3)超声骨刀行骨劈开:

传统的骨劈开器械包括锋利的凿子和转动或振荡的锯片,容易造成创伤,而术中的敲击易引起患者的紧张和不适;转动或摆动的器械较有效且患者的压力小,但它们有可能侵犯到牙龈、唇、舌等软组织。

超声骨刀可切割矿化的硬组织包括牙齿和骨头,安全、精确且创伤小,软组织如神经血管等不会被切割,因为它们与尖端的振幅相同,速度一样,术区视野较好,在切割的边缘碎片较少,精确度更高,允许有一定的弧度,而旋转或振动锯则不行。步骤:翻全厚瓣,在将要放置植体的位点开始,初始钻,初始平凿,使用超声骨刀在嵴顶处前后移动磨出凹槽,用扩张器进行扩张。在间隙内植入植体,然后填塞如骨代用品和血浆因子混合物,缝合。使用超声骨刀后,平均增加的骨量为3.35mm。

传统骨劈开法主要缺点是患者的不适感较重,尤其是在局麻情况下;压电式骨劈开更精确,微创,方便,经济,患者不适感小,可替代传统的骨劈开骨凿器械;效率更高,愈合速度更快,更有利于种植体的植入。

4)二次法骨劈开:第一步:同传统的骨劈开技术,翻全厚瓣,超声骨刀沿着基骨边缘轻轻搔刮,以刺激骨出血。初始钻嵴顶定位,超声骨刀来回滑动切入骨内,电动扩张钻逐级行骨扩开,植入过渡植体,间隙内充填骨代用品,上面再覆盖一层BioOss骨粉,无张力缝合。4-6个月后,翻全厚瓣,暴露临时植体,取出,重新预备窝洞,植入最终植体,取得了较好的骨增宽效果。相比传统的骨劈开技术而言,有更多的骨增宽获得,约是初始骨宽度的2倍或3倍,这是传统骨劈开技术很难达到的。有学者指出,根据缺损区骨量的多少,选择一次或两次法骨劈开技术,上下颌唇颊侧骨宽度大于3mm时选用一次法,小于3mm的病例均行二次骨增量技术。传统骨劈开方法受限于牙槽嵴出现根方或冠方位点的再吸收,两次法骨劈开,获得了2倍甚至3倍的骨增宽宽度,有利于大直径种植体的植入。

有学者通过长期的回顾性研究指出,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哪种技术为骨增量的金标准,术式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操作者[2]。RammelsbergP等[3]通过对共植入958枚种植体的404名患者进行术后平均两年种植体存活率的统计,常规植入的为97.5%,单种骨增量技术为95.8%,多术式联合为94.1%,显示联合骨增量技术对种植体短期预后有轻微的影响,当存在严重骨量不足时仍应首先考虑联合骨增量技术。AghalooTL等[4]统计了1980~2005年有关骨增量的文章,共有951篇文章,包含2620枚种植体,随访时间为5~74个月,其中引导骨再生的存活率为95.5%,外置式植骨为90.4%,骨牵引为94.7%,内置式植骨为83.8%,其他增量方式则由于样本量小、数据异质性等无法统计,因此骨劈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及验证。

参考文献:

[1]SummersRB.Theosteotometechnique:Part4–Futuresitedevelopment.CompendContinEducDent.1995;16:1090–1092.

[2]ZakharyIE,ElMekkawiHA,ElsalantyME.Alveolarridgeaugmentationforimplantfixation:statusreview[J].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2012,114(5):179-189.

[3]RammelsbergP,SchmitterM,GabbertO.Influenceofboneaugmentationproceduresontheshort-termprognosisofsimultaneouslyplacedimplants[J].ClinOralImplantsRes,2012,23(10):1232-1237.

[4]AghalooTL,MoyPK.Whichhardtissueaugmentationtechniquesarethemostsuccessfulinfurnishingbonysupportforimplantplaceme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2007,22(1):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