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儿发热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论小儿发热的护理

邓春芳

(甘肃省秦安县中医医院甘肃秦安7416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提出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小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药物降温的方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结果:通过正确的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在半个小时后有所下降或恢复正常体温。结论:运用正确的降温方法对高热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发热;护理;错误方法;正确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70-02

发热是儿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凡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腋下温度36~37度,肛温36.5~37.5度)即为发热。在治疗发热及引起发热的疾病的同时,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反而引起一些相关疾病,增加小儿的痛苦,还能延误原发疾病的痊愈。俗话说,患病时“三分治疗,七分养”。对于小儿,所谓七分养就充分包含着护理的重要性。当小儿发烧时,家长都很担心,急于护理。有一些家长对小孩的护理不太懂,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使得小孩的病症有所加重。

1.护理发热小儿的错误做法

1.1给孩子增加衣服

在小孩感冒发烧时,有许多家长担心小儿吹风受凉,就给增加衣服,把小孩包得厚厚的。这样引起的后果是,小儿身体的热不易散开,体温会越来越高。严重时会引起小孩高热惊厥症状的发生。

1.2用冷水给小儿擦浴或用高浓度酒精给小儿退烧

许多家长以为,冷水是退烧的高好物品,在小儿退烧时用高浓度酒精,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用冷水给小儿擦浴或用高浓度酒精给小儿退烧,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当小儿发烧时,皮肤的血管迅速膨涨,但是体温与冷水相比,则有较大的温差,这时如用冷水组小儿擦洗,就会使小儿血管迅速收紧缩小,小儿就会产生发抖,头晕,畏寒等症状。如用高浓度酒精给小儿擦浴,也会引起发抖,头晕,畏寒等症状,而且会使小儿低氧血症出现。鉴于此,已经淘汰了用酒精给小儿擦浴这一手段。

1.3没有正确运用退热药

每当小孩发热,家长就心急如焚,一些家长就马上给孩子喂退烧的药,但他们没用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为降温过快,小孩就时有虚脱现象发生,有时大汗淋漓,有些小孩晕厥。

1.4随便给孩子服药

小儿发热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许多家长为了省事,不耽搁自己的时间,就在附近的药店随便买些药就喂给孩子。但是他们所不知的是,由于小儿解毒功能还不健全的肝脏,发育不完善的肾脏,对药物的耐受性很差,不正确的给小孩服药,会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加之小儿的病情瞬息万变,受药物的影响很大。

1.5盲目喂消炎药物

有一些家长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时,就滥用消炎药物。小孩发热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是的许多家长,小孩一旦发热,就很盲目,给孩子就喂些消炎类药品,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进口药品更好,就把它喂给小孩。“是药三分毒”,如果盲目给小孩喂消炎药品,就会损害小儿的肝肾功能,同时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就会增强,更加加重小儿的身体康复。

1.6小病大治

小孩发烧时,家长很焦急,就给小孩急于打吊针挂水。有许多家长说,打吊针挂水的降温来得快,还能给孩子的身体补充水分,因此小孩一旦发热,就要求医生赶紧给孩子打点滴。其实给孩子打点滴副作用也很多,但也有时会发生许多的不良反应,有时会引起交叉感染。

2.护理发热小儿的正确方法

2.1保持室内适宜及空气流通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小儿休息。

2.2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待体温下降后,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

如果畏寒无汗高热,可用退热药(如“美林”或“小儿退热栓”等)发汗退热,发汗过后,宜服热粥,粥内可加些冰糖。这样发汗而不伤正气,也能减少发热的反复。

2.3衣服不宜过厚。

小儿衣服不宜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则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5度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因此对于新生儿体温升高,要立即打开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热。

2.4勤测体温。

对发热小儿应定时测定体温,同时还要注意小儿病情的变化。小儿高热时应每隔30分钟~1小时测一次体温,观察其变化情况,以协助分析判断病情变化。体温越高,说明病情没有减轻或正在加重;体温有下降趋势,表示病情有所缓解。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盐水或鲜榨的果汁,为宝宝补充水分。

2.5物理降温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多是感冒或一些细菌性感染疾病为多,这情况应该先明确诊断清楚,不能盲目吃退烧药。如果发烧不到38.5度是不能吃退烧药的,还是先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给宝宝擦腋窝,大腿根等不易散热的地方。

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小儿多喝温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小儿。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小儿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小儿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小儿。(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如果小儿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5)多泡脚。泡脚时间宜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可反复加热水,最好能出一些汗。

发热的孩子容易出汗、烂嘴、眼睛发红或发炎,因此应该注意口腔、眼睛及皮肤的护理。勤用棉签蘸些凉开水涂小儿口腔,让口腔保持湿润;口唇干燥时涂些液体石蜡或稀甘油、无色唇膏;口腔溃疡糜烂时,可涂碘甘油或使用口腔溃疡膜、散等均可;眼睛发红或有分泌物时,可滴些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以消炎和保护眼睛。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发热说明小儿对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当病情相当严重时,人体的抵抗力和反应能力都可能变得低下,此时小儿体温非但不高反而出现体温不升的现象,因此不能单凭体温高低来衡量病情轻重。发热的孩子如精神尚好,说明病情并不严重;如果出现面色异常,如发紫、发暗或发白,精神也不好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潘虹.浅谈小儿发烧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0).

[2]张晓,郝瑞芳,毛雪莲.浅谈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3,26(4).

[3]张秀娟,张娟.小儿发热的护理[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