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及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及创新

韩聪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徐州设计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越来越大,而地铁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的主体,车站建筑设计对于地铁整体使用及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依据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分析地铁建筑设计现状,针对目前地铁车站在建筑形式、综合功能开发与地面附属设计的不足,提出改进创新设计的策略,以为后续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创新设计

引言:

随着地铁车站在城市及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设计师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应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且应让地铁建筑文化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文化中,进一步促进地铁车站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宣传城市文化特色。

1工程概况

翟山站属于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的第8座车站,位于北京北路与欣欣路交叉路口西北象限地块内,沿着北京北路南北向布置。站位西侧为徐州华辰金属公司、中大钢模站等;站位的东侧则是澳东印象城、郑州日产汽车授权服务中心等。北京北路为南北走向,现状为双向6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60m,欣欣路为东西向,双向6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50m。

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原则

2.1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

2.1.1形式雷同性高

地铁站建筑是地域特色与文化品位的重要载体,个性化设计作为其基础性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体现。各个地铁车站的客流流线都是相似的,乘客进站经过楼扶梯到达站台乘车,因此各车站的平面设计及空间效果也十分雷同。就目前而言,多数地铁车站的规划与设计形式较为统一,包括建筑整体与站台的外观形状、客流线设计、装饰材料以及空间效应等方面,因此营造效果也较为单一。

2.1.2忽略平面功能与车站细节设计

地铁车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提供人性化服务具备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重视图形功能与细节设计是重要的实现途径。但部分地铁车站的设计单位未从根本上认识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例如存在未规划出厕所的位置等现象,严重降低了地铁车站的便捷性。

2.1.3车站综合功能开发不足

现在部分城市的地铁车站内设有便民商业点,能满足人们一些基本的商业需求,但成片的地铁车站内的商业区较为少见。根据行车组织要求,较多地铁车站带配线,而配线上方自然形成的空间目前大多数仅为封闭空间,并未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现各城市对地铁车站的功能性综合开发程度较低,地铁车站功能单一,只具有交通站点的作用。根据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地下商业连通的实例可见,地铁车站对带动周边的商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考虑对配线上方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地铁商业与周边商业有机连接,有利于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

2.1.4地面附属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地铁车站的地面附属一般有出入口和风亭,出入口作为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地面建筑的造型比较显眼美观,但作为仅有功能需求的风亭造型一般比较简单,也没有与周边环境很好的结合,对城市的景观影响较大。车站风亭一般设置于路边,敞口的低矮风亭高度一般为1m,可通过在风亭周围种植灌木对风亭进行遮挡,但高风亭一般高度为5~6m,有些高风亭由于条件限制,整体高度会接近10m,难以用绿植对其进行遮挡,高风亭也难以与周边建筑及景观相结合,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2.1.5出入口地面高程

为了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地铁车站的建设也大多集中在开发区,通过地铁带动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模式。众所周知,地铁的建设时序较长,从设计到完工,一般需要5-7年。在地铁建设期间,开发区的规划也在同步完善,规划道路的标高也在不断调整。根据规范要求,该站出入口平台在满足防洪标高的前提下,比地面高450mm即可,方便人们进出车站。但由于规划道路标高在地铁设计过程中不断变化,导致出入口平台完成的标高无法与最终实施的规划路标高进行顺接,甚至出现出入口平台比路面高1m,或出入口平台比路面还低的情况。虽然这些情况可在后期进行设计补救,但也大大降低了便利性。

2.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原则

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网中非常重要的建筑物,是供乘客乘车、候车及换乘的场所,需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以保证乘客能安全、快速地进出车站。该站中除了供乘客使用的公共区外,还设置有保证车站运营的设备区及管理区,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1]。在地铁车站的设计中,我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个:①车站功能的合适性;②车站的可识别性;③车站的舒适性;④车站的安全性;⑤车站的经济性。

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优化创新

地铁车站是轨道交通中的站点,是一项主要服务于乘客的工程,结合上述提到的不足,在地铁车站的设计中,应从以人为本出发,结合人们的行为及心理需要,对地铁车站的设计进行优化创新。

3.1地铁车站装修个性化设计

根据地铁车站是交通建筑的特性,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车站的装修风格应有识别性、艺术性,同时能满足快速施工,造价经济等原则。地铁车站既是社会公共设施,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的展示的载体,所以在地铁车站的装修设计上,要注重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对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并运用到车站的设计中。地铁车站在装修效果上可以根据每个车站的实际空间效果进行设计,在标准车站的设计中,可按标准化进行设计,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但对于换乘车站、重点车站,应结合城市背景、地域文化特点,将城市与站点周边的特色元素通过设计的手法运用到车站装修中[2]。地铁作为最为便捷与准时的交通方式,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及外地商人首选的交通工具,而富有特色的地铁车站就像是城市的第二张名片,让他们在路上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魅力。

3.2以人为本,完善车站功能

早期的地铁车站,设计时仅考虑车站为人们候车及换乘的一个场所,并未充分考虑其他便民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的行为与需求的关注也逐步提高,地铁站内开始设置小型的便民商店,满足早高峰的人们在进出地铁站时购买早餐的需求。但是,很多地铁车站内却未设置公共卫生间与母婴室,对人们对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3]。因此,在该站的设计中,需要将卫生间、母婴室与便民商店的功能一并考虑。由于在地铁车站中人的主要行为是通过,短暂行为是停留。所以,进出站的客流流线应当是无阻挡的快速路线,要避免进出站的快速客流与便民商店、卫生间等停留客流之间相互发生影响。因此,在车站设计时,尽可能给便民商店、卫生间等设计一个等候的区域,避免等候的人流与进出站的快速客流流线交叉。

3.3减少地面风亭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对于1m高的低矮风亭,可在其周围设置高于风亭的绿化小品、花架与灌木,将低矮风亭进行遮蔽,使低矮风亭组成为城市路边的景观小品,将风亭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由负面变为正面[4]。对于该站高风亭,建议可结合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内预留风道及风口后,其他空间可作为社区活动中心、休闲室等公共服务用房。现在人们对社区服务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其与高风亭结合设置,既增加了社区服务站点,又减弱了高风亭对景观的影响。

结束语: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涉及范围广、专业多,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同仁们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地解决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更便利地服务于广大民众,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倖.BIM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1):56-57.

[2]齐星雨.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99-100.

[3]魏铁民.大空间中亭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思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0):34-36+40.

[4]鲍宁,董玉香.新加坡地铁东北线车站建筑设计特点[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06):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