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健康危险因素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健康危险因素的管理

张雪梅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部408000

摘要:通过对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的介绍及危害性的了解,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对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高人们高血压防治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以期竭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就采用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法及疾病预防的“零级预防”策略,对高血压进行了健康管理,即找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由此就可以使个体被干预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变、自我控制血压的相关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使群体被干预者对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提高;使被干预者的高血压降压治疗效果达标率得到提高;也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得以控制和减少,从而使卫生经济学指标也得到相应减少。

关键词:高血压;危害性;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各国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其中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最具普篇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根据201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比1991年增加38.1%。按现有人口估算,目前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约有2.7亿的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和老龄化趋势,每年将新增1000万高血压患者。但是据2012年调查提示我国居民高血压防治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与2002年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其知晓率由30%上升到46%,控制率由6.1%上升到14%,尤其治疗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24%上升到41%,但总体水平还不是很理想。而且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城乡差异逐渐缩小,这些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

一、高血压的危害性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严重受损及其它并发症,如控制不好,最终可导致这些靶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治疗高血压,特别是并发症的费用相当昂贵,远远超过长期的保健费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患高血压的人数将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医疗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也将越来越重。据2001年中国卫生统计摘要指出:我国城市住院病种中高血压占第三位,由此可见,高血压病对人们的危害和负担将会有多大!但是,据我国和国外试点证明,通过对人们进行高血压健康危险因素的管理:1).可以防止更多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转变成高血压患者;2).可以延缓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得到提高。因此,对高血压的防控是刻不容缓。

二、高血压的健康危险因素

2.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家族遗传史、老龄化、性别及环境等。

2.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心理不健康或健康水平偏低(精神压力、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烟酒过多、超重和肥胖、高钠低钾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

三、高血压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据相关文献报道,在人们健康危险因素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占10-15%,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却占了65-70%。而众多的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巨大。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这一危险因素,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因此,对高血压的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是主要针对可改变危险因素为主要策略。其主要干预措施为:

3.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钠盐量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6g,而钾盐的摄入量则严重不足。因此,采取减少钠盐摄入量,增加钾盐摄入量的措施非常重要。其主要措施为:1)尽可能减少烹调用钠盐,建议使用定量盐勺;2)减少味精、酱油等调味品用量;3)少食或不食含钠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4)增加蔬菜和瓜果(含钾量高)的摄入量;5)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3.2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型肥胖为甚。适当降低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其有效措施为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1)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2)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但其减肥速度通常以每周减重0.5-1kg为宜。

3.3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所以提倡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米酒)、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3.4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因此,建议每天进行30min左右的体力活动,每周则应有3-5次、每次30-6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车、游泳、步行、跳舞等,1-2次的抗阻力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及引体向上等。运动的形式和量应根据个人的兴趣、身体状况而定。

3.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而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病态的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3.6自我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体重,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

四、结果

通过对高血压危险性的介绍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从近期看,可以使被管理者对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提高;从远期看,可以使被管理者高血压降压率及未达标率得到提高,更使被管理者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得以控制和下降,从而卫生经济学指标也相应得到减少。

参考文献:

[1]黎孔琼.社区高血压危险因素干预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9,12(3):68-69

[2]王培玉.健康危险因素概论.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5,(1):38-4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4]世界卫生组织.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王文绢,董建琼,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