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

彭拥华

湖南省汨罗市精神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部414400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护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诊的精神科病患100例,将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0)。实验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患者满意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比对照组的22.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经分析后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安全隐患;精神科;不良事件;护理措施

临床上所谓的精神科护理安全也就是在精神护理干预的整个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且患者的损害、心理、机体缺陷、障碍和死亡等都未出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1]。此次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神科病患10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44.16±5.2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77岁之间,平均(44.03±5.14)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精神科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详细如下:

(1)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自身因素。受疾病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妄想以及幻觉等症状,使得其有可能会出现逃跑、自杀以及他杀等情况。患者缺乏一定的自知力,不敢承认自己患病,使得其容易对他人产生不良行为,比如:伤害他人等。

②护士因素。若护士在工作期间出现了失误,将会使其自身以及患者都陷入到安全隐患当中去。若护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且不注重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将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

③环境因素。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病房中存在有刀具之类的危险物品,将会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若医护人员没有保存好绳子、剪刀以及打火机等物品,亦或者是没有及时将大门上锁,都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危险事件,比如:自伤以及伤人等。

(2)护理措施。

①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防范意识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与职业素质,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从而让护士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每日按时打扫病房卫生,将刀具等危险物品保存好,确保患者不能从病区中获取到任何的危险物品。为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摔伤以及跌倒等意外事故,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病房中安置相应的防护设施,与此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房巡视的力度,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不良行为。

③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需在楼道、卫生间以及电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当中加设扶手,同时需对浴室以及厕所等地板做防滑处理。于病房内安置轮椅,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④全面落实药品的管理工作,在对患者发放药品之时,需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严格监督患者用药,并于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告知临床医师做处理。

⑤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需向患者详细介绍该项操作实施的目的与意义。对于家属陪伴需要外出的患者,护士应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⑥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并为精神疾病患者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模式固定化护理方案。健全科室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按要求执行与遵守,比如:日常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2]每周开展一次例会,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流程。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坠床,跌倒,自伤自杀,噎食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起,占总比例的4.0%;对照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起,占总比例的22.0%。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在衡量医院管理水平以及医疗质量的众多指标当中,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且其同时也和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乃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3]。有报道称,有针对性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4]。因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具有复杂性以及特异性,稍不注意便会引发安全隐患事故,并且,这些安全隐患事故的诱发因素还比较多[5],比如:护理不恰当、环境因素以及操作不成熟等,使得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升高。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力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施护,可通过了解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经综合分析后制定出具有系统性以及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以便于规范护理流程,细化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6]。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危险物品管理的力度,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对危险物质的触摸而发生意外事件,从而有助于提高其住院期间的安全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比如:夜间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和下班前巡视制度等,能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在相关研究中,通过实行针对性护理,精神科患者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可见,针对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此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面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我们需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规避,以尽可能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许云华,姜森林,付雪梅等.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43-146.

[2]乔桂杰.精神科安全隐患探讨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到精神科护理当中[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4):253-254.

[3]顾益萍.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86-188.

[4]严艳莲.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23):1442-1442.

[5]邹霞.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35):207-208.

[6]张瑜,李璐,陈晓梅等.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