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记忆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浅谈提高记忆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陈玲康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经过多年的教学,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1.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比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了。这时就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会自己燃烧?由这个实验和这个问题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燃”印象深刻。

1.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在讲化学变化的本质时:出示小黑板图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水(H2O)中氢、氧原子,在通电时离解开,然后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这样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1.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在讲第三单元课题2中分子和原子时,根据分子的概念对第一单元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和两者的区别作进一步的认识,巩固、增强记忆,使他们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1.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分散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多数学生的反映是元素符号的记忆是相当枯燥无味、难记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超前措施,为了避免学到后面一节时,大量的元素符号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一开始学化学,趁学生具有浓厚兴趣,就少量、逐步记忆元素符号和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将第四单元的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提前在第三单元结束时完成。每节课抽出5分钟默写,这样将记忆分散,学生容易接受,不吃力,反而很感兴趣。记忆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如在记忆元素符号时,将名称有“气”字头的放在一起;如氢(H),氧(O),氯(Cl)氩(Ar)……等;有“金”字旁放在一起,把部分符号相同的放在一起,如:镁(Mg),汞(Hg),银(Ag)……,这样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简化记忆。

2.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学习中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增强记忆。

2.1组织有效地复习。

①及时复习。尽量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为新课扫平道路。让学生认识到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也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②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③注意复习方法。复习时,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应以新的思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有的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这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时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3经常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储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针对性让学生做一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