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悉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探悉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对策

孙慧芳

探悉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对策

孙慧芳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7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从改进和完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师队伍;工作效益;教学水平;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57-011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高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小学教育要深化改革,得到长足发展,就要依赖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但是,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却仍令人担忧,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下等问题是不少中小学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仍需广大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理论工作者继续关注。

2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对策——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改善教师的待遇,并对乡村教师发放高额的地区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教师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才能消除县城和乡村教师的收入差距,保证教师队伍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22适当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益。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数量结构上,可采用增加专任教师人数、将一些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职员和教辅人员转到教学岗位上以及裁减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等方式适当提高专任教师的比例,降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在性别结构上,可采用招聘限制、调动等方式提高普通高中女教师比例、县城的初中男教师比例、县城和乡镇的小学男教师比例;在职务结构上,应引进一批高级教师充实到乡镇初中,同时乡镇初中也可在本校培养一批高级教师;在骨干教师结构上,可以将骨干教师在学校之间做适当调整,同时鼓励学校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

23改革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上学矛盾非常突出。由于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可以采用脱产培训这种方式,既不影响教学,又能保证培训的效果。目前,在课程设置上,教师继续教育不太注重教师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教育学科的课时过少,又如,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课程缺乏,再如,受训者和培训者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不注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继续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科研指导、师德培养、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上作,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设置一些能适应中小学课改后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的课程。

3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对策——中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31应积极选派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到高校或较好的中小学进修,从工作、经费上予以支持。选派教师到高校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到较好的中小学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2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加强教育研究。每学期应多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引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定期举行教育教学法研讨会,同时还可以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教育教学会议,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学习,提高竞争力。学校还应积极申报课题,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承担教改实验,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3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学校可为青年教师指定中老年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敬业态度、教育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并要求导师每星期对所指导的教师进行1次以上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4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教研活动、开展讲课或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方式,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尽快成为骨干教师,并起到带头作用。

35与师范大学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中小学与师范大学合作并不仅仅是请一些大学教师来作报告,送一些中小学教师到大学进修,或者是师范生到中小学见习、实习。师范大学应该在科研方面、理论指导方面给以中小学长期的支持与帮助,而中小学可以作为师范大学的研究基地、实习基地,真正做到研究与教育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逐步实现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一体化,为教师的专业化服务。

36建立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立足于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让骨干教师在政治上有名,在事业上有为,在待遇上有利。对骨干教师实行六个优先:即评先表模优先、提拔任用优先、评职晋级优先、子女家属安排就业优先和外出考察学习优先。全而实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对于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按照层次每月发放一定比例的津贴,学校参照比例给予适当奖励,对每年评选出的名教师、对为教育作出重大贡献、有影响的教育人才实行重奖。要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营造一种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人才辈出的激励机制。参考文献

[1]王世军,凌飞飞.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2]李菲.中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J].人民教育,2005,(20)

[3]杨伊生,左雪,梁小玲.内蒙古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