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探讨

/ 3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探讨

陈水莲江西石城职业技术学校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各部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开展工作,计算机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工作和创造必须的工具,是信息加工和信息处理的工具,它具有超凡的记忆功能,能快速自动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块结构、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有利于促进专门人才的培养。

1、教学模块结构设计

专业不同,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但从满足学生未来参加社会性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其主要知识及技能结构有着相似之处,大致可设计成如下几个模块:

1.1办公软件应用模块

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是高中阶段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现阶段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还不很普遍和不够受重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说是高职各专业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设备的系统知识,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和中英文输入方法,运用某种流行的办公软件编制技术文件,能完成数据存储、文件管理和系统恢复并操作打印等工作,从而实现计算机办公系统在工程技术中的真正运用。如,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选择了Office2003,Internet等内容。

1.2辅助设计应用模块

辅助设计应用模块是工科中等职业专业必须掌握的工具性应用软件。通过对该模块的学习,要掌握微机绘图系统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和复杂图形的生成及编辑方法,要能够使用图形输出的相关设备,编辑生成三维图形并实现三维图形到二维视图的转换,使学生具备用计算机绘制各种工程或机械图形的能力。

1.3工程技术设计应用模块

工程技术应用模块是中等职校应当掌握的较高层次的计算机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程技术工作中,借助于编程技术进行工程设计方案比较参数设计较复杂的工作,能够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本专业、本岗位需要的小型专用技术应用软件。

1.4工程技术管理模块

工程技术模块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当具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数据库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档案、设备、材料、财务和劳动工资等各种复杂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需要,编制必要的小型管理应用软件。这是知识经济社会赋予高等工科技术人员的时代要求和人才特色,是创业型、创新型和创造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1.5网络教育应用模块

网络教育是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络教学资源在使用环境、内容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不同。网络环境建设是进行网络教学的保证。网络环境建设要考虑到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决不可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可视具体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讲求实效的策略。

2、教学模式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应用知识为主,强调实践操作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上机操作训练,努力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2.1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服务于专业教学。为此,要尽量选用能够胜任计算机有关模块教学的专业课教师任教。即使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的教学,也可以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比如,要求学生输入并打印一份本专业方面的技术性文章,内容包括必要的图形、表格、数学符号和计算公式等。同时在专业课教学时,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在专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机械专业一个简单的强度计算、一个齿轮设计大作业,都可以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计算,并用CAD软件绘制图纸;各种实习和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可程度不同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训练,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2.2坚持机前讲课和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应用工具,需要大量的实际训练才能有效掌握。因此,要尽可能实现机前讲课,边讲边练。要创造条件应用多媒体教学或大屏幕投影直观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以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是社会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然而现代教学媒体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具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和传统两类媒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很难互相代替,没有哪一类媒体能保证教学目的的绝对实现,只有随着教学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媒体,才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3要实现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计划的协调统一

由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及其他众多的主、客观原因,许多计划内教学教师能很好满足同学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执行课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规划必要的课外教学,对学生课外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指导,要努力创造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计划与学习协调统一。

2.4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出现迅速和反馈及时的功能,提供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目的,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部分学生,组成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全班进行表扬或肯定,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同时也避免了缺少教学中学生上机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使教学处于失控状态,并较好的解决了学生个别差异性,实现了因材施教,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的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5自主学习模式

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自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可以共享微机上的大量信息,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6采用目标教学法和考教分离相结合的教考体系

计算机教学要按模块逐一实施,把每一模块教学的任务、内容、目标的方法等逐条列出,每一项目标都要有配套的训练习题、指导材料和时间、速度要求等到,让学生学有目标,练有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逐步探索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住处及高新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以获取相应模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考教分离;要通过在专业学习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情况,来检验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从而实现考评分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2.7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适应问题。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了师生间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毕竟容量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也便于控制,而网络媒体中大量信息在课堂上的出现,学生对媒体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转移、持久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也值得广大师生积极研究和认真探索。(2)软件问题。目前各种软件较多,但网络软件较少,软件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于硬件,作为教师要精心挑选,要考虑到教学软件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相互关系,在排选软件时要特别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适合师生的需要。

2.8教师主要职能的转换和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教师已不在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更精确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可能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导”上,帮助学生决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培养健康的兴趣,发展学生认知、判断、选择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教师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合作关系。计算机网络使课堂全球化,支持地理上分离的学校,研究单位和个体间的合作,对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为公平、开放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加开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自己的学习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各种问题讨论,在这种环境中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合作基础。

3、教学设施建设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快、投入大、服务年限短,加之当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严重不足,计算机教学设施投入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3.1软硬件环境建设要科学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计算机实训基地,按照跨学科的需要,实现一些学科通用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和训练,硬件配置要高。软件配置要全,代表学校计算机教学手段和管理的最高水平,在学校起着示范和组织协调的作用。根据专业技术需要建立的各种计算机专用教室,以满足计算机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发点,硬件配置要适度,软件配置要专业化,是直接管理的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计算机应用实体,以利增强其活力。开发学生就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办。

3.2计算机机房管要高效化

要加强机房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开放时间。每个机房都应当承担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计划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使用价值,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3.3切实解决好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和更新换代问题

要根据学校发展及生源变化,适时补充新机器,降档使用旧机器,淘汰一些废机器,以满足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教职工投资和学生自筹自建等不同模式的投入方法,利用课外教学收取少量学费的办法,逐年收回成本、退还投入,增添机器数量,提高软硬伯配置,适时更新换代,实现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减轻学校负担,缓解学校经费不足的暂时困难,切实解决好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和更新换代问题。

总之,我们的教学模式应面对市场和接受挑战,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OntheTeachingofComputer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

CHENShuilian

(Shicheng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hicheng342700,China)

Abstract:SincetheNationalEducationDepartmentputforwardthequalityeducationpolicy,theapplicationofcomputerhashadgreatinfluenceonsettingtheteachingtask,runningtheteachingprocessandevaluatingtheteachingeffect.Thereforehowtocarryoutcomputerteachingeffectively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hasattractedmoreandmoreexperts’andteachers’attentioninordertotrainhighlyqualifiedstudentsandprofessionalsonpracticalskills.Thispaperexploresthewaystoimprovetheteachingofcomputer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fromtheperspectivesofteachingmodel,teachingdesignandteachingfacilities.

Keywords:teachingofcomputer;teachingdesign;teachingmodel;teachingfacilities

参考文献

[1]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第3期。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天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2期。

[3]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第5期。

[4]曹卫真.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5期。

[5]李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J].《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