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研究

董扬威

摘要:高中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学生技术实践与社会实践,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相应的高中“技术-实践”校外教学基地。论文通过构建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将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合二为一的校外教学解决方案。

关键词: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基地模式;教学策略

Practicemoderesearchon"technique-practice"outsideofschool

inseniorhighschool

DongYang-wei

Abstract:Seniorhighschoolnewcoursebottomhowopenexhibition'sstudent'stechniquepracticeandsocietytopractice,thekeyliesinhowtobuildupahomologous"technique-practice"fieldtripbaseinseniorhighschool.Thethesispassestosetup"technique-practice"outsideofschoolinseniorhighschooltopracticemodeandhomologousteachingstrategyandputforwardtopracticeatechniquetomatchwithsocialpracticetwoisonefieldtripsolution.

Keywords:Techniquepractices;Societypractice;Basemode;Teachingstrategy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如何保障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技术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滕头学生实践基地在宁波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创建了高中“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校外实践基地,并进行了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的研究,本研究项目已列入省教育装备2008年度重点课题。本文将从模式创建的背景、模式的构建及模式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模式创建的背景

《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一个亮点,其中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必修模块2个,其余均为选修模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大部分。通用技术与社会实践是两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形态课程,两者都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还是评价方法上均存在共性和互补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合理的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环境作为学校教学的扩充和延伸,而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环境建设的最佳选择是创建一个区域性的、综合性的、规范化的高中“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校外教学基地。

这首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参与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需要支持实践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而日前社会上还没有稳定的良好的实践活动空间,更缺乏有效的技术和实践指导,因此只有依靠建立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进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同时也是资源整合的需要,对每一所学校而言,除了建立课程所必须的“通用技术”专用实验室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建立所有的“通用技术”(选修)技术实践环境及社会实践环境,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辐射周边学校的、能承担多任务多模块教学的、技术与设施完备的校外实践共享平台,有利于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时空、提升实践水平。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滕头学生实践基地在宁波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依托学生基地已有的丰富实践资源环境,经专家多次论证,精心规划,再次投入,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宁波市高中“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校外教学基地,并提出了将技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合二为一的“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

二、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的构建

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多次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高中阶段不再作简单的重复,况且高中课程的特点更强调学生的技术实践,因此,我们构建了以社会实践为主题,以相应技术实践模块为核心,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高中学生校外实践模式。使学生通过参加滕头基地的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通用技术必修课“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操作,完成部分通用技术选修课的教学,完成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任务。

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采用主题化设计、模块化操作、自主化实践的活动模式。即以社会实践主题为主线,每一实践主题由系列化的实践模块所组成,而实践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在这一理念下,我们构建了滕头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模式。

其中“鸟巢设计与制作”、“三角架设计与制作”为规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技术探究与实践”主题,设置了12个技术探究项目,学生可以在普遍探究基础上自主选择一个模块重点探究,完成探究报告;而“技术应用与试验”则设置了8至10个应用与试验模块,且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与上述实践主题设置相配套的场地设施,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分别为:

◆技术实践区:与“鸟巢设计与制作”、“三角架设计与制作”二个实践主题相配套,按《通用技术》必修模块进行扩展,配备了六个功能强大的技术设计与试验制作室,其中包括一个技术探究实验室、二个木工设计与制作室、二个金工设计与制作室、一个技术应用与试验室,面积均为100平方平以上,能进行《通用技术》(必修)课的常规实验和拓展实践。

◆技术探究区:与“技术探究与实践”主题相配套,由4D影院和科学探究大楼组成。4D影院通过让学生观看“龙卷风的成因”等4D影片,直观地了解科学现象及本质;探究大楼由三个探究厅组成,每个探究厅设置了4-8个探究实验装置,让学生自主地去实践、去研究。

◆技术应用区:与“技术应用与试验”主题相配套,按《通用技术》(选修)模块进行规划,由“家政与生活技术”实验区、“现代农业”实践区、“技术应用”试验区组成。其中“家政与生活技术”实验区由“禁毒展厅”及“自救互救”实践室组成,与《通用技术》(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中“家庭保健”模块相配套;“现代农业”实践区按《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现代农业”进行规划,由生态农业实践区和无土栽培实践区组成,充分利用滕头“全球生态五百佳”及全球“十佳和谐乡村”的生态农业资源及滕头无土栽培实验大楼及无土栽培大棚基地,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现代农业实践环境,给学生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实践的平台;“技术应用”试验区由“摩托修理”实践区和技术应用与试验室组成,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供学生进行修配钥匙、制作小挂件等各项技术应用和技术试验。

三、“技术—实践”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在“技术—实践”校外教学模式下,如何紧扣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实践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策略、科学实施实践评估是成败的关键。

实践活动过程由活动前准备、活动实施、评价与反馈三个环节组成:

1.活动准备:由所在学校实施,包括安全与礼仪教育、活动任务教育、知识衔接教学。

◆安全与礼仪教育:学校在活动前要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基地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高中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活动任务教育:学校在活动前要预先告诉学生活动的要求、目的与安排情况,让学生先了解社会实践的主题和相应的技术实践模块,并形成实践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知识衔接教学:技术实践内容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让学生带着设计方案去,带着产品开发的试验去,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

2.活动实施:由实践基地完成,着重于学生活动的安排、实践过程的指导。根据基地的设计规模,以二个班为一个实践主题,四个实践主题在二至三天时间内交叉活动,可同时容纳8个班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安排表略);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个实践主题都配有2至3名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并按照《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中技术——实践”校外教学实施手册》进行教学,本手册包括了《高中“通用技术”与“社会实践”校外教学实施方案》、《“鸟巢设计与制作”教学指导》、《“三角架设计与制作”教学指导》、《“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指导》、《“技术应用与实践”活动指导》五大部分,每一主题又分为活动指导和教学指导二部分。

3.评价与反馈:由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完成,着重于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基地的评价。高中“技术-实践”校外实践评价从技术实践及社会实践二个方面作出评价,评价等级分为A、P、E三个等级,评价表分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二部分。学生自我评价部分由学生自己对每一个实践主题的自评栏目里,用A(做得很好)、B(做得一般)、C(做得不太好,有明显缺点)、D(没有做到)四种符号如实地记载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总评栏内填写分值;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再由教师根据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技术活动档案袋记录情况、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的达标情况,及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确定学生的社会实践等级和通用技术等级并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以《高中“通用技术”与“社会实践”校外实践》鉴定表(见附表)形式反馈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