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推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推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李海霞杨玉红

李海霞杨玉红(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河南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2011年5月初,油田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王亚钧书记明确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厂自身情况来看,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也不容乐观。为此,必须增强进取意识,完善管理机制,积极主动作为,不断研究新情况,大胆开拓新思路,着力探索新途径。

一、目前在日常管理中凸显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全面。部分计生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激情,对于单位的计生工作存在一些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认识不全面的情况,工作中存在不作为或者不尽力作为的状况。

(二)计生制度不够完善。对离异且无固定住处的无业育龄妇女没有特殊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结婚、离婚不向单位报告,男职工配偶实为无业家属,计生库登记却为在职职工,造成资料失真,为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隐患和风险。

(三)日常管理有漏洞。我厂发生的计划生育案件,职工配偶多为无业家属,存在不及时参加厂里统一组织的孕检,或孕检时有作弊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真离婚、假分居,钻政策空子。

(四)协管单位反馈信息不真实。职工配偶为油田以外单位在职职工的,每年给对方单位发出两次《确认从业人员育龄配偶计划生育管理情况的函》,反馈《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情况回执》,内容不真实或是虚假。

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计生管理呈现新情况新问题。由于2010年6月11日前油田将离婚育龄妇女列为免检对象,这曾一度使离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个别有强烈生育意愿的人员有了可乘之机,这一部分人为规避计划生育责任,先办理离婚手续,再非法同居、非婚生育。

(二)管理模式调整存在适应期。2008年底之前,单位从业人员及未就业家属的计划生育工作属于油田社区管理。为进一步理顺油田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2008年底,油田对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油田所属各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及其未就业家属的计生管理工作。管理模式调整以来,生殖健康检查时,部分育龄群众的情绪难以理顺。

(三)计生关系移交不及时。登记结婚和离婚不通过本单位计生部门,个别干部、职工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借口而隐瞒婚史,计生管理人员很难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婚姻状况,使离异无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关系无法及时移交,导致计划生育管理漏管、脱管现象的发生,给我厂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隐患和风险。

(四)计生管理措施有待完善。部分基层单位发生计划生育案件发生之后,未就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刻检查和认真剖析,也未制定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职能部门没有采取有效手段,使计划生育管理呈现被动局面。

三、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2011年以来,我们在油田计生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了计划生育管理各项工作,结合我厂计生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夯实管理基础,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考核责任,精细管理,创新服务,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一)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精细运作体系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机制,特别是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基层单位构建和谐“软环境”的重要管理方法和途径。

一是完善制度。逐步完善了《新分配、新调入五厂人员计划生育审核制度》、《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生育审核制度》、《离婚家属移交计划生育关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我厂《关于进一步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执行计划生育情况审核工作的通知》、《采油五厂关于已婚女工请(销)假制度的通知》,强化计生政策法规的严肃性。

二是强化措施。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在职育龄女工因事请假逾期未归、在职已婚育龄女工大病在外治疗、哺乳期女工续请产假、退休(养)、离婚人群计划生育管理等五个方面的专项治理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育龄妇女个人档案,实行每户一表一档案,基层计生员全程跟踪本单位女工和无业家属的孕检,并采集指纹信息,对无业家属的身份确认,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透查、孕查的准确率,从源头上切断政策外妊娠。

三是夯实基础。创新细化管理人群,实施分类重点管理,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工作滑坡和困难大、问题多的重点单位。重点把育龄妇女按照人口的归属进行分类,将重点管理的人群如双方均再婚且再婚前子女判对方的家庭,长期休假女工、以及独女户定为红色管理对象,即为重点管理对象,把这部分管理对象作为重点,在每年3次的育龄妇女例行健康检查工作中做到严细、认真,做到出现问题一盯到底、严格落实。

(二)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

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遵循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激发基层各级计生干部的潜能。

一是创新机构建立。2011年,我们创新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以,将计划生育管理人群在300人以上的基层单位,成立计划生育工作小组,并在工作小组下设工作专班,配备专(兼)职计生员,实行分片承包,实现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做到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考核。

二是稳定计生队伍。针对计生干部调整交流快、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容易产生安心不尽心等问题,采取措施认真解决。着力解决计生干部及其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争取相应的待遇,尽可能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以更加集中的精力干好本职工作。

三是提高综合素质。由于计划生育管理人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这也是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人员动态变化情况,势必造成漏管和脱管,使得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扯皮。这就要求计生干部在工作中及时掌握人员动态变化,第一时间移交计生关系,及时划清管理职责,以防止人员漏管,消除计生管理死角。

(三)强化监督机制,规范工作行为

在现代化企业运行管理体制中,必须有效地发挥监督机制的监督作用,科学系统的对全过程管理进行控制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

一是决策前的监督。全面推行业务公开制度,定期对生育证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等方面工作实行全程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开通便民维权服务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职能部门坚持做到对工作管理薄弱的单位加大日常工作及重点、难点的督导力度,多向同行征求意见和建议、探讨工作,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提高自我,多向上级领导汇报、咨询,赢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二是过程监督。健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制定完善针对计生干部工作的绩效工资单项考核项目,结合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厂相关单位和部门结合,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在季度“五精五创”评比工作中所占的分值,从工作成绩、服务技能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季度工作量化考核,把越级举报案件纳入年度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当年发生违法生育的单位,取消所在单位当年综合评先资格。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达不达标一个样的问题,调动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发挥纵向监督职能。在审核职工亲生子女劳动手册办理、选拔任用干部、评先、发展党员、高技能人才引进、新分配大学生、复员军人、外单位调入职工等一系列的计划生育执行情况时,严格做到凡未进行计划生育情况审核的不上会、不上报、不考察、不审批,有计划生育问题的不使用,不引进。

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计划生育管理战线将本着敢挑重任、创新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进一步地调动广大计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为油田和五厂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