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审计文化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关于构建我国审计文化的探讨

李晓会

李晓会(濮阳市审计局河南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摘要: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在当今审计事业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审计健康持续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审计审计文化建设发展

一、建设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内容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审计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

(一)从精神层面建设审计文化

审计精神文化是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包括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道德在内的精神现象的总和。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的终极标准,是审计组织一切审计活动的总原则。审计价值观的建设,首先是要提炼和概括出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来,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更具审计系统的实际情况,在突出审计系统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对其组织和事业的信任感、自豪感、荣誉感的升华,是审计群体健康、向上心态和审计组织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二)从制度层面建设审计文化

审计制度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创造特定的工作体制和管理体制过程中形成的一切审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审计行为准则、审计组织机构等,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第一,审计规范建设。首先要建设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法规环境的不断变化,从审计立法的发展趋势和审计工作的要求来看,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建立和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国家审计规章体系和审计准则的颁布和完善,对促进其它审计规范的贯彻执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推动审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建设和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的内心信念和意识中审计人员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的规定,遵守保持独立性、具备客观性、公正廉洁等规范。

第二,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及其建设原则。审计组织体系的结构合理性以及运行的正常化取决于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原则。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的国家审计机关新体制。其次要建立并完善领导与指导相结合的体制。再次要大力发展社会审计组织,完善社会审计制度。第四,要强化国家审计机关对其他审计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制度。最后,要优化审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

(三)从物质层面建设审计文化

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主要指审计组织中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一些基础设施。它既包括审计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办公设施、文教科研设施,又包括审计人员的生活福利、物质条件和文化活动场所等方面。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总体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审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审计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层次性。审计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其依托于审计物质文化而存在,并随着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对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又起着制约作用。没有审计物质文化,就不会产生审计制度文化。同时,审计制度的维持需要完备的审计物质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审计物质文化对审计制度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二、建设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审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人们在对审计文化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审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些要求,就意味着按照审计文化及其客观规律办事,从而保证了审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减少或避免了盲目性。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实事求是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就是要立足国情,从我国现实出发,要认真考察研究国情,把历史、现实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它的发展规律,发觉审计组织活动及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并在正确估计和预测这种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审计活动所必需的审计文化。

(二)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坚持系统思想、整体观点,面向整个审计系统,是进行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促进审计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组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保证审计组织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各个结构要素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前提。审计文化建设还必须有层次性。首先,高层、中层、低层计划之间要递次展开,后者充实前者,具有层次性;其次,长期、中期、短期之间、前后目标之间要相互照应、前后衔接。这样就能使审计文化建设中所有的目标指向一直,不致使组织的前后行动和上下行动之间出现摩擦、彼此损耗甚至彼此抵消,从而使审计组织系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具有层次性的审计文化建设汇市审计机关人员看到审计文化建设的是想始终如一并和组织上下齐心合力,从而会使他们对审计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信心,自觉地参与审计文化建设。

(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审计文化的共性,首先是指审计组织系统是出于社会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审计组织文化建设将具有处于相同系统中的组织文化的共同性质。另外,各个审计机关的组织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前提条件和客观环境。这些共同的前提条件和客观环境就是不同层级的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的内涵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然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是个性的表现形式。我们注意审计文化个性建设,又包括其他组织没有的某一审计主旨独有的文化建设和各个层级的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原则首先是指审计文化建设要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说要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传统文化重的优秀精华和传统审计组织中的文化精华;其次,审计文化建设中的个性是指要有社会主义特色,也就是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需要;再次,审计文化建设的个性还要有审计机关的特色,即具有国家经济独立监督部门的特色。

三、建设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应确定的目标

审计文化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文化主体通过审计文化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和最终结果,可分为审计文化的总目标和审计文化的具体目标。

(一)建设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总目标。这是审计文化目标的最高层次,审计文化总目标就是要通过审计文化建设,在审计系统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团结合作、亲密和睦的文化氛围,使审计组织不仅成为审计人员规划人生蓝图、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场所,而且成为审计人员陶冶情操、寄托理想情怀的生活场所,从而促使全体审计人员在这个具有特殊文化氛围的大家庭中,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具体目标。这是审计文化目标的应用和实践层次,审计文化具体目标可按不同的审计文化层次结构进行表述。从审计文化层次结构来看,审计物质文化目标,就是通过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办公场所、文化设施等,推广和运用更多的审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建设审计信息化工程,为审计工作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审计制度文化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一是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别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和内部结构,二是建立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体系,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审计精神文化目标,就是通过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首先要培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体现时代特征的、为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并乐于在行动中去实现的审计价值观和审计精神,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伦理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使全体审计人员形成共识,并不断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引导和规范审计人员的群体行为,增强审计机关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刘英来.《中国审计学会理事论坛综述》.《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2]徐少义、闫云玲.《营造和谐审计氛围、促进业务健康发展》.《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安徽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以审计文化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文化理论结构》.《审计研究》.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