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胸膜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尿激酶胸膜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分析

吉红波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曲靖655009)

【摘要】目的:分析在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由患者的胸膜腔灌注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患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分组,分别为结核组与非结核性组,结核组患者有15例,非结核性组(炎症、胸腔术后、凝固性血胸等)患者27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接受胸膜腔尿激酶关注,对比两组对象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实验对象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双方数据比对后未见任何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患者胸膜腔灌注适量尿激酶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腔灌注;尿激酶;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60-02

在胸膜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包裹性胸腔积液最为常见,很多患者因未能接受科学的治疗导致胸膜出现了明显粘连和包裹,胸膜还会出现肥厚症状,进而导致患者的通气出现明显障碍,肺部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在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中,一般都会选择对症治疗及胸膜穿刺治疗等,但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证[2]。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分别选择了两种类型的患者进行研究,并且实施胸膜腔尿激酶灌注治疗,现将研究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6月—2016年8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中挑选出42例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后得以确诊,本次研究排除下列对象:精神疾病者、意识不清楚者、孕产期患者、合并其它肺部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配合治疗者。我院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象,分别为结核组与类肺炎组。结核组有15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7~61岁;非结核组有27例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19~58岁,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数据比对未见任何差异(P>0.05)。

1.2方法

结核组患者需要接受保肝治疗与抗结核治疗,而非结核组患者需要接受抗炎处理,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尿激酶胸膜腔灌注治疗,方法如下。

医生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定位,对患者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取患者的胸水后将40ml的生理盐水与20万U的尿激酶混合,并经由患者的胸膜腔进行灌注。患者接受尿激酶灌注后,医生告知患者需要改变体位,确保尿激酶可以在患者的各个小房内均匀分布。患者每周需要接受2次治疗,若是患者的吸收较慢,可以接受4次治疗[3]。

1.3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将患者的疗效分为无效、好转及治愈,总有效为好转+治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患病部位的胸水未见任何吸收反应,患者的胸膜粘连与胸膜肥厚也未见改善,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出现加重;好转:患者治疗后的胸水出现了明显的吸收,且胸膜粘连等症状有所减轻;治愈:患者治疗后的胸水完全吸收,胸膜肥厚等其它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后未见纤维物存在。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接受SPSS19.0软件包检验分析,将文中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让其接受χ2值验算分析,若两组实验对象的相关数据接受比对后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在对比两组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可以看出,结核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非结核组患者的有效率则为96.3%。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包裹性胸腔积液主要是指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疾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并不彻底,进而造成患者的胸水较难吸收、胸膜部位出现大量纤维包裹的一种疾病[4]。此类患者若是无法接受科学的治疗与处理,通气功能会逐渐出现障碍,且患者的预后效果一般较差,生活质量也会出现明显下降[5]。因此,为这类患者选择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尿激酶胸膜腔灌注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尿激酶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药物,可以将患者体内的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以此降解患者胸膜腔部位存在的纤维蛋白,患者的胸膜腔内积液粘稠症状也会得到较好缓解,患者的胸水引流也会变得更为顺畅,胸膜肥厚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均能出现明显减轻。此外,患者接受此种方法治疗后,体内的细菌生物也会被及时杀死,患者的胸膜炎等疾病也会得到有效控制。虽然临床中结核类与类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存在不同之处,但是患者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基本一致,患者的胸水内都会存在大量的纤维蛋白。所以,对于这两类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而言,选择此种治疗方法十分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选择了两种类型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均接受了尿激酶灌注治疗。在对比两组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可以看出,结核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非结核组患者的有效率则为96.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且接受对比后数据未见任何差异。从这一结果可看出,尿激酶胸膜腔灌注对于两种类型患者治疗均有明显效果。针对患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经由患者的胸膜腔部位灌注适量的尿激酶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对于患者治疗存在积极意义,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实施。

【参考文献】

[1]许承琼,钟国华,何小娟,刘建鹏.两种不同引流胸水方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23-524.

[2]鹿影.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9):95-96.

[3]马万红,赵镜平.尿激酶胸膜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123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0):91-92.

[4]卜德军,刘雪松,葛新.纤溶酶胸腔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2):2297-2299.

[5]李军,甄生华.胸腔注射尿激酶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2,32(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