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揭毅

揭毅(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4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结果:治疗21d后,两组患者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4%,对照组10.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无显著性意义(P>0.O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39-01

脑梗死是脑组织因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形成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我科自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87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对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全部患者均为2011年8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治疗组80例,其中对照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47~75岁。治疗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45~70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2组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MR检查、脑血管病变程度、合并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筛查后比较,在年龄、性别、患病程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评价脑血管功能,检查并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整血压、血糖、血脂及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每日1次口服,长春西汀注射液30mg加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日一次,共21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软胶囊0.2,口服,每日3次,共21天。

1.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消化道出血6例,转氨酶增高1例,其它2例。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消化道出血6例,转氨酶增高0例,其它2例。

1.4疗效分析评价方法治疗前、治疗21天结束后进行评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①基本治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自理。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强2级以上。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力增强1级。④无效:症状无变化,功能无提高。⑤恶化:症状加重。

1.5统计学方法计录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7例患者共同治疗21天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

治疗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O5)。167例患者共同治疗21天后,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如下:

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4%,对照组10.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疾病作为人类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多发疾病一种,其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三大特征,属于目前人类三大死亡杀手之一。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就是脑梗死,其表现为脑部血液供应引起的局部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属于临床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且因大多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已经错过溶栓的最佳时机窗(3~6h),对此,有效并尽快改善患者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是治疗的关键步骤[3]。

丁苯酞软胶囊为消旋丁苯酞(NBP),其化学结构与白芹菜籽中的左旋芹菜相同。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品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其研究表明,NBP是通过阻断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而起作用的,它能明显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断氧化损伤,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NO和PGI2的水平。本资料对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证实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舒民,刘永刚,任翠剑,等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0-61.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冯明海,刘润贤.舒血宁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