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展史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化学发展史教学之我见

张溪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仓颉中学715600

摘要: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数化学家们探求真理、努力创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甚至他们一系列实验和经历的失败教训,都是极为生动的教材,对于改变后世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等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化学发展史科学态度贡献

现代的中学化学教学,强调发展化学五大核心素养,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五个要素是高中阶段学生学好化学的行动指南。现代化学强调要力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无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去挖掘知识的内涵,体现化学知识价值的多元性;如何将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融合,构建符合高中化学教育目的和任务的价值取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甚至学会做人,都是新形势下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假如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恰当运用化学史,我想可以使教学不仅局限于现成化学知识的直接结论,还可追溯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仅局限于单独的知识本身,还可揭示出所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借此方法,可以把化学逻辑的推演同认识化学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达到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出化学发展的科学精髓;同时更加生动形象地与化学五大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达到化学育人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发现化学发展史在教学中极富价值。在此,笔者归纳如下:

一、利用化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学习兴趣则是学习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能促使学生获得广泛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相反,若能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化学史相关的趣闻秩事,不仅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会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抽象理论的深刻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化学史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具体教学中,化学元素概念抽象难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古希腊的元素观,对比中国古代五行八卦的演变,把这些历史过程进行系统整合,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加准确地把握元素,理解其丰富而完整的演变过程,加深内容理解,而不是简单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浅层次。另外,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把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建立元素周期表的思路和过程描绘出来,能够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化学发展史料介绍化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螺旋式上升的理论变化规律,而不是一次定性、永恒不变的定性认知,从而为引导学生将来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使学生改变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思维不断进步。

三、化学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近代化学史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远古化学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结合当下的国情,化学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化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积淀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如我国炼丹术的创造发明比西方早500多年;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录了200多种药物的制造方法,广泛应用了灼烧、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965年我国化学家邢其毅组织领导了首例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的领先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四、化学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讲酸碱指示剂时,我讲到了波义耳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在用水冲洗了过后,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波义耳的兴趣,几个“为什么”在他头脑中发生着碰撞,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发现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受酸或碱作用颜色改变最明显。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通过向学生介绍指示剂的发现历史,能够让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足迹完整地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化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取得创造发明的前提。因此,化学史教学可充分结合相关案例,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当然,化学史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尽管其教学意义广,指导价值大,但也需注意不能盲目应用,而应充分兼顾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争取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同时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同时注重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力求实现化学史教学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