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46例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46例的效果观察

徐军义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6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修复治疗法,治疗组的32例患者采取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显著,外形美观,实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正畸;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34-01

在临床的牙科中,前恒牙是较为常见的牙齿外伤,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当患者的牙冠根部折断的部分在牙龈下位置较深时,把多余的牙体磨除后会出现因为牙齿的生物学宽度不够,导致患者的牙根组织不能与修复体紧密的结合[1]。当患者的牙根组织不能与修复体紧密结合时会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等多种病症,不能进行修复手术。本次研究选取了62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患者,观察采取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62例患者(患牙62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治疗组(n=32),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0-2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8.7±1.5岁之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12-2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4.6±2.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可以进行修复手术,知晓本次治疗方案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意义。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修复治疗法,即先拔出患者的患部牙根,再进行修复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具体如下:先对患者的根管进行治疗,如果未出现其他症状,可以在修复前进行正畸牵引治疗,用0.6mm的不锈钢丝制成牵引钩,用磷酸锌水门汀在患者根管内部固定牵引钩,选取患牙周围的健康牙根和牙周作为支撑部分,将0.6mm的不锈钢丝作为牵引弓,牵引的力量在20-25g内最佳,治疗结束后,患者要定期进行复诊。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装置进行调整,保证疗效。牙周治疗完成后行修整牙龈外形并做牙冠延长术,在手术结束5周后进行永久的修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治疗效果。

1.4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为[2]:①修复成功:修复结束后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患牙完全修复,牙根、牙周、牙龈均正常,龈缘与同名牙龈缘对称。②有效:修复结束后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患牙的牙根、牙周组织正常,但是牙龈有轻度的炎症,龈缘与同名牙龈缘基本对称。③修复失败:修复结束后行X线检查,患者的患牙牙根、牙周、牙龈基本没有变化,牙缘与同名牙缘不对称,距离超过2mm。总有效率=修复成功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常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3讨论

常规的修复治疗是对于牙低位冠根折及根折,拔出残根,并进行修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常规的修复治疗比较,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不仅保留了患者牙断根结构、牙周组织,还降低了对牙周的损伤程度,除此之外,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使牙周组织与相邻的牙齿更加协调,效果美观[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治疗中要掌握患者的适应症,牙折龈下探度越浅,治疗效果越好。在牵引治疗中,要保证牵引力的方向和牙长轴的方向一致,要严格掌握牵引力的强大,如果牵引力过大,会导致牙齿松动、牙根外吸收的现象[4]。在修复牵引出的断牙根桩冠时,要调整远近中径,尽量保持牙齿的美观。相关文献报道,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能保护患者的牙周组织,维护了牙周健康,降低了牙周炎的发生率,增强了修复体固位,修复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文献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5]。

本次研究共选取62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结果表明,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述观点,综合性分析认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保留的牙周组织、效果显著,外形美观,实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桂香.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的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6(05):539-540.

[2]姬永科.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04):315-316.

[3]朱静涛,于新,刘谈奕.龈下残根正畸引后桩完修复12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08):19-20.

[4]洪切木·米吉提.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07):1634-1635.

[5]汪映泉.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4(33):70-71.